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垂拱  拼音:chuí gǒng
1.双手重叠在一起而下垂,以示恭敬。《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
2.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多指帝王的无为而治。《书经。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重拱而天下治。」《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雍容垂拱,永永万年。」
3.形容无事可做。汉。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泪。」
4.形容不费力气。《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秦弊燕回,然后垂拱取之。」
5.唐武后的年号(西元685~688)。
《國語辭典》:端拱  拼音:duān gǒng
端坐拱手。比喻古圣王无为而天下治。《魏书。卷七七。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隋。杨广〈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國語辭典》:拱手  拼音:gǒng shǒu
1.两手合于胸前行礼。《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文明小史》第一○回:「当下一请便到,见了东翁,拱手坐下。」
2.形容非常容易。《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國語辭典》:拱揖  拼音:gǒng yī
两手合于胸前作揖。《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致天之届,拱揖群后,丰功厚利,无得而称。」
《國語辭典》:拱北  拼音:gǒng běi
比喻四方归附有德之君。参见「拱辰」条。
《國語辭典》:高拱  拼音:gāo gǒng
把双手高拢在袖中。比喻安坐而不须有所作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所以为君愿也。」
《國語辭典》:拱璧  拼音:gǒng bì
两手合抱的大块璧玉。比喻非常珍贵的宝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与我其拱璧,吾献其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得其片纸只字者,重如拱璧,一时称他为画仙。」
《漢語大詞典》:星拱
谓如众星环绕北斗。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诸山来朝,势若星拱。”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镶黄、正黄居都北址,次两白,次两红,次两蓝,皆四周星拱,以环禁城。”
《國語辭典》:拱辰  拼音:gǒng chén
众星围绕北极星。语本《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比喻四方归附有德之君。《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三。高丽传》:「载推柔远之恩,式奖拱辰之志。」也作「拱北」、「拱极」。
《國語辭典》:拱把  拼音:gǒng bǎ
拱,两手合围。把,一手所握。拱把表示物体不粗。《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漢語大詞典》:拱极(拱極)
犹拱辰。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正献公 知 扬州 ,《贺景灵宫成表》有云……迴廊曼衍,图拱极之近僚;祕殿重深,列仪坤之正位。”
《國語辭典》:拱木  拼音:gǒng mù
1.粗细约当两手合抱的树木。《文选。左思。魏都赋》:「萧相僝拱木于林衡,授全模于梓。」
2.墓旁的树木。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文选。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后比喻死亡。唐。白居易〈六十六〉诗:「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漢語大詞典》:环拱(環拱)
(1).犹环绕。 唐 杨炯 《浑天赋》:“天有北辰,众星环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远近群峯环拱,亦佳境也。”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夫夷之南,万山环拱。”
(2).犹禁卫。 唐 白居易 《姚成节右神策将军知军事制》:“环拱之职,得不勉歟!”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一:“及前宰执侍从大第,环拱盖以百数。”宋史·仪卫志一:“綦天下之贵,一人而已。是故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文谓之仪,武谓之衞。”
分類:环绕禁卫
《國語辭典》:拱卫(拱衛)  拼音:gǒng wèi
环绕在周围护卫。如:「这个山谷群山拱卫,地势险要。」《清实录。卷三一。圣祖仁皇帝实录》:「朕惟国家定鼎于燕。河山拱卫。」
《國語辭典》:拱立  拼音:gǒng lì
两手合起来站著,表示恭敬。《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迟衡山、杜少卿,先引这三位老先生出去,到省牲所拱立。」
分類:肃立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