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品头题足(品頭題足)  拼音:pǐn tóu tí zú
评论妇女的姿态容貌。后来比喻对人事多方挑剔。《聊斋志异。卷二。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也作「品头论足」、「评头品足」、「评头评足」、「评头论足」。
《國語辭典》:评头品足(評頭品足)  拼音:píng tóu pǐn zú
评论妇女姿态仪容,后多用来指对人事挑剔苛求。《扫迷帚》第一五回:「轻薄少年,多于庙前庙后,评头品足。」也作「品头题足」。
《漢語大詞典》:披毛求疵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每披毛求疵,陷於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亦作“ 披毛求瑕 ”。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瑕,冀得肆心。”参见“ 吹毛求疵 ”。
《國語辭典》:吹毛求疵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小毛病。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后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漢語大詞典》:拾漏子
挑剔缺点。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一幕:“大哥每天会和旅客吵嘴,就不会盯着我们拾漏子啦。”
分類:挑剔缺点
《漢語大詞典》:抉瑕摘衅(抉瑕摘釁)
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东观汉记·陈元传:“抉瑕摘衅,掩其宏美。”
《漢語大詞典》:刻疵
谓挑剔责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年餘, 大成 渐厌薄之,因而郎舅不相能,厮僕亦刻疵其短。”
分類:挑剔责备
《國語辭典》:拣精拣肥(揀精揀肥)  拼音:jiǎn jīng jiǎn féi
精,瘦肉;肥,肥肉;拣,挑选。拣精拣肥比喻非常挑剔。《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著要效他这个劳。」也作「拣精择肥」。
《國語辭典》:拿粗挟细(拿粗挾細)  拼音:ná cū xié xì
比喻找麻烦、寻是非。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閒钻懒,放刁撒泼,那一个不知我的名儿?」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也作「挟细拿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