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飞动(飛動)
(1).飘逸生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公车三千牘,字字岌飞动。”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宝而藏之。”
(2).犹振奋。 唐 杜甫 《赠高式颜》诗:“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孟子书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开闔变化,使人之意飞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愈觉飞动,亹亹不輟。”
(3).飞扬飘动。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巖谷爽朗,烟霞飞动。”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等到万树长林震荡巨波泛滥的风暴,才能群起蜂涌,摇展飞动。”
(2).犹振奋。 唐 杜甫 《赠高式颜》诗:“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孟子书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开闔变化,使人之意飞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愈觉飞动,亹亹不輟。”
(3).飞扬飘动。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巖谷爽朗,烟霞飞动。”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等到万树长林震荡巨波泛滥的风暴,才能群起蜂涌,摇展飞动。”
《漢語大詞典》:奋兴(奮興)
(1).谓草木蓬勃生长。《史记·历书》:“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 唐 韩愈 《贺雨表》:“嘉穀奋兴,根叶肥润,抽茎展穗,不失时宜。”
(2).奋起。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闒冗适尊异,凡庸当奋兴,天下之大祸,始於道学而终於皇极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洪惟我 太祖 老爷,奋兴 淮 甸 ,混一华夏。”《明史·廖永安传》:“真人奋兴,不期自至,龙行而云,虎啸而风。” 清 唐甄 《潜书·卿牧》:“贤能无沉沦之叹,俊杰有奋兴之路。”
(3).振奋;兴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世宗 任贤勿贰,破格甄劝若此,想一时百僚仰望,莫不感泣奋兴矣。” 蒋光慈 《十月革命的婴儿》诗:“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不大好,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奋兴的。”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分抑扬缓急,以促感情奋兴为目的。”
(2).奋起。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闒冗适尊异,凡庸当奋兴,天下之大祸,始於道学而终於皇极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洪惟我 太祖 老爷,奋兴 淮 甸 ,混一华夏。”《明史·廖永安传》:“真人奋兴,不期自至,龙行而云,虎啸而风。” 清 唐甄 《潜书·卿牧》:“贤能无沉沦之叹,俊杰有奋兴之路。”
(3).振奋;兴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世宗 任贤勿贰,破格甄劝若此,想一时百僚仰望,莫不感泣奋兴矣。” 蒋光慈 《十月革命的婴儿》诗:“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不大好,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奋兴的。”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分抑扬缓急,以促感情奋兴为目的。”
《漢語大詞典》:竦踊(竦踴)
亦作“ 竦踊 ”。
(1).企望貌。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于时观者,莫不虚心竦踊,咸侧息而延佇。”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徒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观。” 宋 司马光 《九月十一日夜雨宿南园》诗:“临风徒竦踊,志愿焉能谐?”
(2).跳跃;腾跃。竦,通“ 耸 ”。《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 遥光 大怒,於牀上自竦踊,使杀 歷生 儿。” 唐 白居易 《贺云生不见日蚀表》:“感贺忻戴,倍万常情,无任忭跃竦踊之至。”
(3).涌现貌。 宋 叶适 《瑞安县重建厅事记》:“民来观者,倾动惊骇,忘其百年之陋,而以为今日之瑰杰丽伟,竦踊而独出也。”
(4).焦躁不安的样子。《晋书·傅玄传》:“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唐 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古人有此,今也未闻,所以竦踊惕息,通夕不寐。”
(5).振奋;振作。 明 高启 《四臣论》:“使强者不敢伤,谗者不敢毁,则彼必竦踊风生,刺举无避,以尊朝廷之势,而大姦可除矣。”
(6).犹怂恿。竦,通“ 怂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疗蛇毒药》:“﹝道人﹞曰:‘此人死矣,我有药能疗,但恐毒气益深,或不可活;诸君能相与证明,方敢为出力。’众咸竦踊劝之。”
(1).企望貌。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于时观者,莫不虚心竦踊,咸侧息而延佇。”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徒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观。” 宋 司马光 《九月十一日夜雨宿南园》诗:“临风徒竦踊,志愿焉能谐?”
(2).跳跃;腾跃。竦,通“ 耸 ”。《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 遥光 大怒,於牀上自竦踊,使杀 歷生 儿。” 唐 白居易 《贺云生不见日蚀表》:“感贺忻戴,倍万常情,无任忭跃竦踊之至。”
(3).涌现貌。 宋 叶适 《瑞安县重建厅事记》:“民来观者,倾动惊骇,忘其百年之陋,而以为今日之瑰杰丽伟,竦踊而独出也。”
(4).焦躁不安的样子。《晋书·傅玄传》:“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唐 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古人有此,今也未闻,所以竦踊惕息,通夕不寐。”
(5).振奋;振作。 明 高启 《四臣论》:“使强者不敢伤,谗者不敢毁,则彼必竦踊风生,刺举无避,以尊朝廷之势,而大姦可除矣。”
(6).犹怂恿。竦,通“ 怂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疗蛇毒药》:“﹝道人﹞曰:‘此人死矣,我有药能疗,但恐毒气益深,或不可活;诸君能相与证明,方敢为出力。’众咸竦踊劝之。”
《漢語大詞典》:搢铎(搢鐸)
响动金铎。《国语·吴语》:“吾先君 闔庐 不貰不忍,被甲带剑,挺鈹搢鐸,以与 楚昭王 毒逐於中原 柏举 。” 韦昭 注:“挺,拔也。搢,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