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霜干
见“ 霜干 ”。
《漢語大詞典》:耸耸(聳聳)
竖起貌;挺立貌。 宋 梅尧臣 《赠周都官示诗卷》诗:“今朝顾我鸣,振鬣耳耸耸。”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这金釵儿教你高耸耸头上顶。” 元 柳贯 《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归而有赋》:“穠桃靚李杳然空,山杏一梢红耸耸。”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着后人向墓门前高耸耸立一统碑碣。”
《漢語大詞典》:崛然
挺立貌。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 襄阳 李除 ,中时气死,其妇守尸。至於三更,崛然起坐。”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嘉中 ,海内崛然奋有七雋,即 梁 宗 暨 李 、 吴 、 徐 三宪副, 张中丞 、 王廉访 七公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古树﹞似乎是已经老态龙钟……然而又未尝闻斧斤之声而有丝毫转侧,受啄木之喙而起细微呻楚,确也崛然强项。”
《國語辭典》:立草  拼音:lì cǎo
比喻强悍不屈。《北史。卷二一。崔宏传》:「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草矣!」
分類:挺立
《漢語大詞典》:森竦
(1).耸立,挺立。 隋炀帝 《北乡古松诗》:“古松惟一树,森竦詎成林。”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柯叶森竦,株根盘礴,与诸树不同。”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五八:“ 欧公 秀眉凤目,高颧丰颐,风骨森竦非常。”
(2).指因恐怖等而毛发耸立。 明 李昌祺 《月夜弹琴记》:“﹝ 乌斯道 ﹞乃捐俸构其堂於泮池之上,刻其影於碑石之阴,仍作文刊诸廡下,读者为之毛髮森竦,涕泗交颐,而节妇之名愈彰矣。”《老残游记》第九回:“﹝ 子平 ﹞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勃然色变。”
《漢語大詞典》:铁立(鐵立)
(1).形容岿然挺立,像铁铸的一样。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 徐保 。” 清 魏源 《重游百泉》诗之四:“惜哉 苏门山 ,铁立欠林樾。”
(2).指松林。
《漢語大詞典》:君子竹
竹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故称为“君子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出墙有千竿君子竹,遶寺长百株大夫松。”
《漢語大詞典》:森植
挺立貌。 宋 梅尧臣 《金山寺》诗序:“一草一木,虽未萼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國語辭典》:孤拔  拼音:gū bá
1.形容出群而挺拔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山东沂州之西,有个名山,孤拔耸峭,迥出众峰。」
2.人名。(Amedec Anatole Prosper Courbet,西元1827~1885)法国海军将领。中法之战,侵福州,败福建舰队,据澎湖岛,封锁台湾,后中弹阵亡。
《漢語大詞典》:修耸(修聳)
亦作“ 修竦 ”。 高高挺立。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其竹则二箭殊叶……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 唐 杜甫 《晚登瀼上堂》诗:“所思注东北,深 峡 转修耸。”
分類:挺立
《漢語大詞典》:岐岐
(1).形容聪颖早慧。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汉 郑玄 笺:“能匍匐则岐岐然意有所知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
(2).飞行貌。 汉 蔡邕 《篆势》:“若行若飞,岐岐翾翾。”文选·潘岳〈笙赋〉:“如鸟斯企,翾翾岐岐。” 李善 注:“翾翾岐岐,飞行貌。”
(3).翘起貌;挺立貌。 宋 梅尧臣 《观拽龙舟》诗:“拽龙舟,过天池,尾矫矫,角岐岐。” 明 李东阳 《瑞麦颂》:“维田有麦,载被其陇,既坚既实,岐岐总总。”
《國語辭典》:鄂鄂  拼音:è è
直言争辩。《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也作「咢咢」。
《漢語大詞典》:巀然
挺立貌;高峻貌。新唐书·徐有功传:“左右及衞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而 有功 气定言详,嶻然不橈。” 宋 欧阳修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庐山 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嶻然屹立乎 长江 。”
《漢語大詞典》:屼立
如山峰般稳固挺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天童寺僧:“余屼立不动,老和尚下,行宾主礼。”
《漢語大詞典》:霜盖(霜蓋)
傲霜挺立,树冠如车盖的松柏。 宋 陆游 《云门感旧》诗:“稚松看到偃霜盖,废寺忆曾开宝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