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损耗(損耗)  拼音:sǔn hào
减损消耗。《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是其不可一也。」
《國語辭典》:有形损耗(有形損耗)  拼音:yǒu xíng sǔn hào
机器等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或自然力作用下所受到的损耗。也称为「物质损耗」。
《漢語大詞典》: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的对称。指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贬值。即:一是由于生产同样机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减少,使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而引起;二是由于新技术的采用,社会能生产出新的、具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而使旧机器贬值。一般可在预测技术进步趋势的前提下,通过缩短使用年限、实行加速折旧得到补偿。
《漢語大詞典》:凋耗
衰败;损耗。 唐 韩愈 《荐士》诗:“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旧唐书·杨炎传:“迨 至德 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癘,徵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总论:“身歷乱离,神志凋耗。”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
分類:衰败损耗
《國語辭典》:息耗  拼音:xí hào
1.消长。指事物的成长与亏损、兴盛与衰落。《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音讯、消息。《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家既废坏,数呼相工问息耗。」《魏书。卷六三。王肃传》:「肃还京师,世宗临东堂引见劳之,又问:『江左有何息耗?』」
《漢語大詞典》:销折(銷折)
(1).抵消。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紫微王舍人梦》:“臺餽往来,世固有之,而冥冥之中已批料歷,则是销折平生合得之物。” 清 纳兰性德 《鹊桥仙》词:“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2).损耗。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仓廩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销折乎?”
分類:抵消损耗
《漢語大詞典》:耗失
减少丧失;损耗。宋史·刘挚传:“二税科买,色目已多,又概率钱以竭其所有,斯民无有悦而愿为农者,户口当日耗失。”文献通考·国用三:“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於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他们施行各种搜括方法,强迫人民补偿耗失的银两。”
《國語辭典》:亏耗(虧耗)  拼音:kuī hào
损失。如:「这种工作很亏耗体力。」
分類:亏空损耗
《國語辭典》:亏蚀(虧蝕)  拼音:kuī shí
1.日、月蚀。《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其月在外道,先交后会者,亏蚀西南角起。」
2.经商亏损资本或款项被侵吞。如:「这一波的经济萧条,让公司亏蚀了不少钱。」
《國語辭典》:破耗  拼音:pò hào
耗费。如:「我们都是老朋友,怎可让你如此破耗?」
分類:损耗耗费
《漢語大詞典》:耗荡(耗蕩)
(1).挥霍。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五:“余有外亲,曾为虫入耳,自谓必死,乃极其家所有,恣情耗荡。凡数年,家业遂破。”
(2).损耗。《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少为庄农,见耗荡田种,军师烦恼。”
分類:挥霍损耗
《國語辭典》:火耗  拼音:huǒ hào
1.碎银经火镕铸成银锭或元宝过程中,所生的损耗。亦指州县政府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徵收的附加税。见《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
2.额外的需索。《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倒还有几两多馀,被兵马司勒了加二的火耗。」
《漢語大詞典》:斁耗
犹损耗。《新唐书·李叔明传》:“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
分類:损耗
《漢語大詞典》:愆耗
损耗。《梁书·武帝纪下》:“凡厥諐耗逋负,起今七年十一月九日昧爽以前,在民间无问多少,言上尚书督所未入者,皆赦除之。”
分類: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