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群雄  拼音:qún xióng
众英雄,尤指在混乱的局势中,割据一方称霸、称王的人物。《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群雄崩扰,旌旗乱野。」《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國語辭典》:长跪(長跪)  拼音:cháng guì
直身屈膝成直角的跪礼。古人席地而坐时,两膝著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长跪时,则将腰股伸直,以示庄重。《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李善传》:「有事辄长跪请白,然后行之。」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漢語大詞典》:据地(據地)
(1).以手按着地;席地而坐。汉书·隽不疑传:“登堂坐定, 不疑 据地曰:‘窃伏海濒,闻 暴公子 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据地,以手下据。古人席地而坐, 不疑 因进戒辞,故先据地以示敬。”三国志·魏志·夫馀传:“译者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 清 姚鼐 《〈食旧堂集〉序》:“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 辽东 朱子潁 登城西 黑窰厂 ,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
(2).占据地盘。 明 高濂 《玉簪记·南侵》:“一声长笑海天秋,拥旌旄龙争虎鬭,凿门占旺相,据地阻咽喉。” 鲁迅 《而已集·忧“天乳”》:“但现在的有力者,也有主张女子剪发的,可惜据地不坚。同是一处地方,甲来乙走,丙来甲走,甲要短,丙要长,长者剪,短了杀。”
《國語辭典》:戚施  拼音:qī shī
1.蟾蜍的别名。参见「蟾蜍」条。
2.比喻患丑疾,背曲而不能仰的人。《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3.比喻阿谀谄媚的人。《魏书。卷七二。阳尼传》:「蘧蒢戚施,邪媚是钦,既诡且妒,以逞其心。」
4.滑稽俳优的人。《国语。郑语》:「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
5.阿谀谄媚。《旧唐书。卷一○一。薛登传》:「若开趋竞之门,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
《漢語大詞典》:手行
(1).亲手施行。南史·垣崇祖传:“时 张超之 手行大逆,亦领军隶 柬 , 询之 规杀之。”
(2).以手据地而行。新唐书·刘闢传:“始, 闢 尝病,见问疾者必以手行入其口, 闢 即裂食之。”旧唐书·刘闢传作“皆以手据地,倒行入 闢 口”。
《国语辞典》:荡田(荡田)  拼音:dàng tián
利用围堵方式,在湖边据地为田,种植作物。也称为「湖田」。
《國語辭典》:捉脉(捉脈)  拼音:zhuō mài
堪舆家根据地形寻找龙脉。
《國語辭典》:瞎神捣鬼(瞎神搗鬼)  拼音:xiā shén dǎo guǐ
没有根据而胡乱说话。《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晁大舍自己心里也明知出去的原非和尚,小珍哥是瞎神捣鬼、捕影捉风的。」
《国语辞典》:藩镇之乱(藩镇之乱)  拼音:fán zhèn zhī luàn
唐末政府权力衰落,藩镇据地拥兵自重,不受朝廷约束,德宗时最猖獗,为乱达六十年之久,使唐朝走向衰亡之路,史称为「藩镇之乱」。
《國語辭典》:凭空捏造(憑空捏造)  拼音:píng kōng niē zào
毫无根据的擅加伪做。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國語辭典》:撂地  拼音:liào dì
艺人在庙会或市集,搭起场地、露天表演前,先以敲锣等方式么喝观众来欣赏。如:「市集刚开始,就有许多艺人在撂地么喝著。」也作「拉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