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谍知(諜知)
探知;暗中查明。新唐书·张延赏传:“ 朏 酣乱不设备, 延赏 谍知之。”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竦 谍知其情,坚守不动, 元昊 亦踰年不敢輒侵其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氏 谍知虚实,於岁暮倾巢再举袭国都。”
《漢語大詞典》:侦知(偵知)
探知;暗中查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四:“敌人侦知其( 王阳明 )讲学不甚设备,而我兵已深入其巢穴矣。” 李大钊 《青年与农村》:“一经政府侦知他们,或者逃走天涯,或者陷入罗网。”
《漢語大詞典》:窥知(窺知)
探知;侦悉。汉书·韩信传:“ 信 使间人窥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萧军 《八月的乡村》十四:“ 小红脸 窥知人们还是这样不能自决,还有依赖着 萧明 来领导的倾向,他们还是系念着 萧明 来规划来负责。”
分類:探知
《漢語大詞典》:逆探
预测;事先探知。资治通鉴·汉武帝太始三年论:“是以姦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且 醋沟 , 方 ( 方回 )但言未知,未尝自以为知也, 用修 ( 杨慎 )逆探讥之,得无以己度人乎?” 清 王筠 《菉友肊说》:“ 子张 不问期, 孔子 不得逆探其意而言期。”
《漢語大詞典》:讨类知原(討類知原)
谓通过类比而探知渊源。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僕闻之:尚书春秋,左右史所记録,学者治之,宜与史记汉书等视,稽其典礼,明其行事,令后生得以讨类知原,无忘国故,斯其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