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单打一(單打一)  拼音:dān dǎ yī
集中全部的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触单方面的事物,而不管其他方面。如:「我们先采单打一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
《國語辭典》:丢生(丟生)  拼音:diū shēng
久不接触而生疏。《红楼梦》第七三回:「这些日子只说不提了,偏又丢生,早知该天天好歹温习些的。」
《国语辞典》:滴滴涕  拼音:dī dī tì
一种强烈接触性杀虫剂,无色、无臭、不溶于水的结晶。由化学药品名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的缩写D.D.T.音译得名。曾因廉价而被大量用于扑灭害虫,但因为容易积留在动物体内,有残毒的问题,已被禁止使用。
《漢語大詞典》:电力机车
以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系统的接触网或沿地下铁道旁铺设的轨道供给。功率大,牵引力大,速度快,维修量少,营运费低,但基本建设投资大。适于在地下铁道、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陡的山区线路之用。
《漢語大詞典》:齿唇音(齒唇音)
上齿和下唇接触而发出的辅音。也叫唇齿音。例如普通话语音中的f。
《國語辭典》:触摸(觸摸)  拼音:chù mō
碰触。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我则怕刀尖儿触摸轻丈剺了你手,树叶儿堤防打破我头。」元。仇州判〈阳春曲。窄弓弓怕立苍苔冷〉曲:「窄弓弓怕立苍苔冷,小颗颗宜踏软地儿行,风帏中触摸著把人蹬。」
《國語辭典》:触觉(觸覺)  拼音:chù jué
皮肤轻触外物所产生的感觉。
《國語辭典》:唇齿音(脣齒音)  拼音:chún chǐ yīn
上齿与下唇接触以节制气流所发出的音。如国语注音符号的ㄈ。也称为「轻唇音」。
《國語辭典》:前哨战(前哨戰)  拼音:qián shào zhàn
交战前两方于前哨进行的小规模战斗。
《漢語大詞典》:漆疮(漆瘡)
因接触生漆而引起的皮肤过敏。《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漆疮》:“漆疮感受漆毒生,腠理不密肿焮红。初发觉痒后如疹,皮破流水更兼疼。”
《漢語大詞典》:勤工助学(勤工助學)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通过生产实践接触社会,增长才干,劳动所得则作为学习期间的经济补益。《人民日报》1985.7.26:“近年来,大中学生中的‘勤工’活动,已不是为了‘俭学’,而是为了‘助学’。从自强自立这一点上看,‘勤工助学’比过去的‘勤工俭学’是一个进步。”《解放日报》1985.12.7:“一年来,复旦大学已有两千多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经济收入。”参见“ 勤工俭学 ”。
《漢語大詞典》:勤工俭学(勤工儉學)
(1).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做工,把所得的工资作为学习的费用。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一段时间,到 法国 留学的一些青年所采取的一种求学形式。
(2).我国某些学校采取的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期间从事一定的劳动,以劳动收入作为办学资金的来源之一。
《國語辭典》:翘舌音(翹舌音)  拼音:qiáo shé yīn
捲起舌尖和硬腭前部相接,使气流受阻所发出的音。如国语注音符号中的ㄓ、ㄔ、ㄕ、ㄖ等。也称为「捲舌音」、「舌尖后音」。
《漢語大詞典》:捻捻昵昵
挨近接触。《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载幽期》:“惹得大家七颠八倒,风风势势,都来问这女子买鱼,有的故意争论,説多説少,有的竟不争论,多加他些价钱,故意在女子身边捻捻昵昵,捱捱挤挤。”
分類:挨近接触
《漢語大詞典》:黏着力
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胶能黏东西,就是黏着力的作用。也叫附着力。
《國語辭典》:双唇音(雙脣音)  拼音:shuāng chún yīn
由上唇与下唇接触使气流受阻所发出的音。如国音字母中的ㄅ、ㄆ、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