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县空(縣空)
悬在空中。比喻不接触实际。《宋书·武帝纪中》:“陛下四时膳御,触事县空,宫省供奉,十不一在。”
《國語辭典》:感想  拼音:gǎn xiǎng
因感触所引起的思念或想法。《晋书。卷四○。贾充传》:「女大感想,发于寤寐。」
《國語辭典》:水线(水線)  拼音:shuǐ xiàn
船壳外面与水平面的接触线。
《國語辭典》:沾手  拼音:zhān shǒu
1.以手接触。如:「这盏灯是触控式的,一沾手就亮了。」
2.插手,参与其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领事那里,也不必和他说穿。因为这等大利所在,外国人每每要来沾手,不如瞒他几时。」
分類:插手接触
《國語辭典》:张力(張力)  拼音:zhāng lì
1.绳子或物体因受外力作用而长度变长,其内部产生的恢复力。
2.艺术作品中,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全体与各个之间、字语的狭义与广义之间等的制衡力量。如:「戏剧张力」。
《漢語大詞典》:谐际(諧際)
交接,接触。新唐书·房琯传:“与 吕向 偕隐 陆浑山 ,十年不谐际人事。” 冯煦 《宝应朱绍甫广文传》:“余事师久,与丈若 绍父 数共谐际。”
分類:交接接触
《漢語大詞典》:遇目
谓目光接触到。 汉 蔡邕 《袁满来碑》:“百家众氏,遇目能识;事不再举,问一及三。”
分類:目光接触
《漢語大詞典》:形接
谓形体接触。列子·周穆王:“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吾闻大丈夫之自得而外物者,其於庸人也,盖逼迫不获已,而与之形接,虽以千计,犹蚤蝨之积乎衣,而赘疣之攒乎体也。”
分類:形体接触
《國語辭典》:味觉(味覺)  拼音:wèi jué
食物入口腔后,刺激味觉感受器,经由味觉神经传到大脑所产生的知觉。如酸、甜、苦、咸等。
《國語辭典》:摩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相接触而过或来回擦动。如:「摩擦生热」。也作「磨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其实他们之间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也作「磨擦」。
《國語辭典》:战线(戰線)  拼音:zhàn xiàn
1.两军交战的接触地带。
2.比喻政治上某一阶级或一定群众的联合。如:「他们组成联合战线以抵制罢工。」
《漢語大詞典》:拒物
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 唐 韩愈 《高君画赞》:“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国语辞典》:磷光  拼音:lín guāng
某些特定物质受震动、摩擦后或与光线、热能、电波接触后,发出的微光,称为「磷光」,其持续时间较萤光长。
《國語辭典》:界面  拼音:jiè miàn
两种不同物质或状态之间的接触面。
《漢語大詞典》:云雾茶(雲霧茶)
茶名。产于高山,多接触云雾,故称。《广群芳谱·茶谱一·茶一》:“《黄山志》: 莲花菴 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齗齶,谓之 黄山 云雾茶。”《新民晚报》1989.9.27:“我爱喝云雾茶有很多原因:一、它是高山茶,没有污染;二、它经泡,每天早上冲一杯,可以喝到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