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引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或作引摄。佛以大愿业力摄取之手,引导摄取众生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引摄。佛菩萨之手引取众生也。涅槃经二十八曰:「方便引接。」往生要集上本曰:「与无量圣众,同时赞叹,授手引接。」
引接悲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引接众生之本愿也。指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愿曰:「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见无量寿经上。
引接结缘乐
【佛学大辞典】
(杂语)往生要集十乐中之第六乐。往生净土后,将娑婆结缘之父母知友,自在引接而济度之乐也。要集上末曰:「若生极乐,智慧高明,神通洞达,世世生生恩所知识,随心引接。(中略)无缘尚尔,况结缘乎?」
别接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曰别入通。通教利根之菩萨被接,而接入于别教也。
来迎引接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于念佛之行者临终时来接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迎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迎取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迎接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为净土变相之一种,即念佛行者蒙阿弥陀如来来迎引接之图像也。
按位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胜进接而言,被接之一种。按者止之义,即止于旧位,为后教接入也。法华释签二曰:「伏位来入伏位,名为按位。」是盖通别二教之人被接于后教后,犹在与前教同一伏位(别教为地前,圆教为住前),不能进入證位之意。又约于开会而或名为按位开。即由尔前之伏位,直接入于圆教住前无明未断之伏位也。
被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接者于中途前后会合也,如通教之人于中途为别教圆教之人,别教之人于中途为圆教之菩萨,既成就前教之修證者未至其极果内,随其位之分际而为后教之人,故前教有前无后,后教有后无前。如是中间前后接合谓之接。从佛之一方言之谓之受接。使我被别圆中道之理以接于彼,而我受之接合于别圆也。
接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接取引导人也。观无量寿经曰:「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接生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摄众生戒。(参见:摄众生戒)
接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接客也。与摄待同。(参见:摄待)
接善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摄善法戒。
【佛学常见辞汇】
与摄善法戒同。(参见:三聚戒)
三聚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净戒之略,(参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者。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众生为戒者。是华严梵网占察璎珞等经,瑜伽唯识等论所说。此三者积聚,故云三聚。戒有大小,十戒二百五十戒等为小乘戒,十重四十八轻戒三聚戒等为大乘戒。又有在家出家之别。五戒八戒为在家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为出家,三聚戒。为道俗通行戒。即大乘之菩萨无论出家在家,皆受之也但在家之菩萨,凡受此三聚以为心者,谓之通受。出家之菩萨,其初别受摄律仪戒,即二百五十戒及十重等(摄律仪之中有一切大小之戒),是名别受。次乃总受之三聚也。此通受之有二种:一者从他得,唯对于师而得。二者自誓得,唯于佛像前以善心自誓而得。皆不要白四羯磨之作法也。唯识论九曰:「戒学有三:一律仪戒,谓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谓正證应修證法。三饶益有情戒,谓正利乐一切有情。」
【三藏法数】
(出菩萨戒义疏并法苑珠林)
聚,集也。戒,禁戒也。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唯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瞋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摄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慧者,一闻慧,谓闻法而生智慧也;二思慧,谓思惟而生智慧也;三修慧,谓修习而生智慧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悯,能拔众生苦故;喜名喜庆,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接足作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两手接尊者之足而礼之也,仰两手捧足如接。观无量寿经曰:「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
【佛学常见辞汇】
仰掌承接尊者的两足而作礼。
和光接物
【佛学常见辞汇】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