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6,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乐推
推许
故推
推崇
三推
推求
推步
推倒
推辞
推戴
推服
敲推
推车
推测
推鞫
《漢語大詞典》:乐推(樂推)
乐意拥戴。老子:“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宋书·武帝纪中》:“自非百姓乐推,天命攸集,岂伊在予,所得独专。” 前蜀 杜光庭 《宣示解泰边垂谢恩表》:“伏惟陛下继天诞睿,应运启图,徇亿兆之乐推,抚临海岳;承昊穹之睠命,拯救生灵。”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我 太祖神德皇帝 ,象叶太阶,功高大麓……乐推而逼乃民心,揖让而授兹神器。”
分類:乐意拥戴
《國語辭典》:推许(推許)  拼音:tuī xǔ
推崇称赞。《南齐书。卷二三。王俭传》:「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
《高级汉语词典》:故推
故意推托
分类:故推
《國語辭典》:推崇  拼音:tuī chóng
推荐、佩服。如:「李白的诗文深受后世的推崇。」
《國語辭典》:三推  拼音:sān tuī
古代天子于每年三月,亲扶耒耜于田里来返三次,以劝农功之礼。《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藉。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文选。张衡。东京赋》:「躬三推于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國語辭典》:推求  拼音:tuī qiú
深入研究。《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自司马、王、扬、班、傅、张、蔡之俦遗文篇赋,及当世美书善论,益部有者,则钻凿推求,略皆寓目。」
《國語辭典》:推步  拼音:tuī bù
用仪器或算术来考测天象。《后汉书。卷三○上。杨厚传》:「统感父遗言,服阕,辞家从犍为周循学习先法,又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
《國語辭典》:推倒  拼音:tuī dǎo
1.推之使倒。如:「小心!别推倒了花瓶。」
2.推翻。如:「推倒君主专制」。
3.倾尽。《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列传六。陈亮》:「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國語辭典》:推辞(推辭)  拼音:tuī cí
拒绝。唐。白居易 对酒诗五首之四:「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徵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國語辭典》:推戴  拼音:tuī dài
推举拥戴。《宋史。卷二五○。王彦升传》:「太祖北征,至陈桥,为众推戴。」
《國語辭典》:推服  拼音:tuī fú
推许、佩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南史。卷九。陈武帝本纪》:「明达果断,为当时推服。」
分類:推许佩服
《漢語大詞典》:敲推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张伯鹏 ﹞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稳,如老作者。” 清 赵翼 《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费几敲推,无限精灵付劫灰。”参见“ 推敲 ”。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国语辞典》:推车(推车)  拼音:tuī chē
须用手推动的车子。也称为「手推车」。
《國語辭典》:推测(推測)  拼音:tuī cè
推究揣测。唐。李商隐为大夫安平公华州进贺皇躬痊复物状〉:「验推测则咸如周卜,听祝辞而皆若华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太宗皇帝一日宣唤袁天纲入司天台观天文,推测世运。」
《漢語大詞典》:推鞫
亦作“ 推鞠 ”。 审问。隋书·裴蕴传:“ 藴 知上意,遣 张行本 奏 威 罪恶,帝付 藴 推鞫之,乃处其死。” 唐 陆贽 《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 宋 司马光 《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 开封府 推鞫,皆无事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纍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分類: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