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幅度  拼音:fú dù
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动的大小。如:「近来银行利率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
《漢語大詞典》:摆掉(擺掉)
摇动,摇摆。 唐 韩愈 《射训狐》诗:“聚鬼徵妖自朋扇,摆掉栱桷頽塈涂。”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瀰。”
分類:摇动摇摆
《国语辞典》:不摔  拼音:bù shuāi
晃动、摇摆。《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他摇头不摔脑的,那里肯听。」
分类:晃动摇摆
《漢語大詞典》:飖拽(颻拽)
飘摇摆荡。 明 唐顺之 《同院寮观阁中芍药作》诗:“玲瓏玉佩花间映,颻拽罗衫叶下迷。”
《漢語大詞典》:蹒行(蹣行)
行步缓慢摇摆貌。 宋 叶适 《草庐先生墓志铭》:“面於 方山 ,木或春彫,草或冬蕃,井不先汲,炊不蚤熟,蹣行株坐自若也。”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而戾者乃欲颠倒条理,删节助字,务取詰屈,以眩读者。是何异自憾状貌之无以过人,而抉目截耳,折筋刲脇,蹣行於市,而矜詡其有异於人人也耶?”
《国语辞典》:飞蓬之问(飞蓬之问)  拼音:fēi péng zhī wèn
飞蓬,指因风摇摆的蓬草。飞蓬之问比喻违礼、不合规定的质问。《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唐。尹知章。注:「蓬飞,因风动摇不定。喻二、三之声问。明主所不宾敬。」
《国语辞典》:风吹两边倒(风吹两边倒)  拼音:fēng chuī liǎng biān dǎo
指墙边草随风摇摆,用以比喻摇摆不定,脚踏两条船。《通俗常言疏證。天文。风吹两边倒》引陆容〈菽园杂记〉:「墙头一株草,风吹两边倒。」
《国语辞典》:一摇三摆(一摇三摆)  拼音:yī yáo sān bǎi
形容走路摇摆,耍威风或显神气的氁样。如:「他一摇三摆的晃出门,好不威风!」《九命奇冤》第七回:「只见凌贵兴在茶亭里面,一摇三摆的迎了出来。」
《国语辞典》:迎风摇曳(迎风摇曳)  拼音:yíng fēng yáo yì
面向风摇摆。如:「花儿迎风摇曳,景色宜人。」
《国语辞典》:打晃儿(打晃儿)  拼音:dǎ huàng ér
身体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如:「一脚没站稳,直打晃儿,吓得他心惊胆跳。」
《国语辞典》:晃脑(晃脑)  拼音:huàng nǎo
摇摆头部。如:「摇头晃脑」。《文明小史》第五○回:「洋老总请他解说,劳航芥因点头晃脑的道:『我说接到了你封信,信上的事情我全知道了。』」
分类:摇摆头部
《国语辞典》:点头幌脑(点头幌脑)  拼音:diǎn tóu huǎng nǎo
头部不停的摇摆晃动。《西游记》二四回:「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
《国语辞典》:东摇西摆(东摇西摆)  拼音:dōng yáo xī bǎi
两边摇摆,不稳定的样子。如:「风刮得小树东摇西摆的。」
《國語辭典》:风雨飘摇(風雨飄搖)  拼音:fēng yǔ piāo yáo
本指树上的鸟窝在风雨中飘荡。语本《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后比喻时局动荡不安,极不稳定。宋。郑清之 念奴娇。楚天霜晓词:「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
《國語辭典》:鹅行鸭步(鵝行鴨步)  拼音:é xíng yā bù
比喻走路缓慢。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水浒传》第三二回:「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的快?」也作「鸭步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