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振骇(振駭)
(1).惊恐。 汉 王粲 《羽猎赋》:“禽兽振骇,魂亡气夺。”
(2).摇荡得骇人。晋书·隐逸传·夏统:“ 统 乃操柂正櫓,折旋中流……於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
分類:摇荡惊恐
《漢語大詞典》:摆掣(擺掣)
谓急速摇荡。 唐 顾云 《天威行》:“颶风忽起云颠狂,波涛摆掣鱼龙殭。” 宋 张耒 《石楼》诗:“清溪若奔虬,八锁束其颈;犇腾去莫脱,摆掣恣驍猛。”
分類:急速摇荡
《漢語大詞典》:铎舌(鐸舌)
铃铎当中的悬垂物,其状如舌。摇荡时击铃作声。用木或金属小丸制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 乾清宫 大殿藻井内,所悬圆镜,东西南北震动不定,如鐸舌焉。”
《漢語大詞典》:爌晃
火光摇荡貌。 唐 蒋防 《兽炭赋》:“金缸近之而发彩,玉壶隣之而散冰。髣髴枕籍,爌晃依冯。”
分類:火光摇荡
《國語辭典》:眼迷心荡(眼迷心蕩)  拼音:yǎn mí xīn dàng
心意迷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说那院判一见了小娟,真个眼迷心荡。」
《国语辞典》:摇摆不定(摇摆不定)  拼音:yáo bǎi bù dìng
1.来回摇荡、摆动不停。如:「小妹妹被摇摆不定的不倒翁逗得直咯咯大笑。」
2.意念或立场等游移、变动不确定。如:「政府的政策若摇摆不定,百姓将无所适从。」
《国语辞典》:摇篮歌(摇篮歌)  拼音:yáo lán gē
一种形式简单、节奏摇荡、情意甜蜜、唱来安慰小孩的歌。常由母亲在摇篮旁轻声唱出,使孩子在歌声中渐渐入睡。也称为「催眠曲」。
《漢語大詞典》:倾炫(傾炫)
摇荡迷乱。南齐书·文学传论:“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 郑 、 卫 。斯 鲍照 之遗烈也。”
分類:摇荡迷乱
《漢語大詞典》:倾飐(傾颭)
摇荡倾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一日晨兴,忽见一塔十三级,水上南来,金碧照耀,而随波倾颭,若欲倒者。”
分類:摇荡倾斜
《國語辭典》:目眩神摇(目眩神搖)  拼音:mù xuàn shén yáo
眼花撩乱,心神摇荡。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著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著金杯,大笑著,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著。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也作「目眩魂摇」、「目眩心花」、「目眩神迷」、「目眩神驰」、「神摇目眩」。
《漢語大詞典》:迷迷荡荡(迷迷蕩蕩)
晃悠貌,摇荡的样子。 萧红 《生死场》二:“迷迷荡荡的一些花穗颤在那里。” 杨朔 《春子姑娘》:“她立起身,迷迷荡荡走到街上,也不辨东南西北,随着人流瞎走,两眼直瞪瞪的,什么也看不见。”
分類: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