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采拮(採拮)
摘取。 明 张居正 《恭颂母德》诗:“补苴感将士,採拮亲蚕桑。”
分類:摘取
《漢語大詞典》:贴黄(貼黄)
(1). 唐 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
(2). 宋 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今奏状札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於后,乃谓之贴黄。” 宋 陆游 《代二府与夏国主书》:“贴黄:前件事宜,臣等虽已面陈,缘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览,故敢輒具此奏。”
(3). 明 清 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贴黄:“﹝ 崇禎 ﹞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览。”
《国语辞典》:摘花  拼音:zhāi huā
1.摘取花朵。如:「我们要爱护植物,不可随便摘花。」
2.为防止植物结果过多,致结果不良或互争养分,而预先以人为的方式去除部分花朵。
《國語辭典》:赋得(賦得)  拼音:fù dé
古人与朋友分题赋诗,分到题目称为「赋得」。如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诗。
《漢語大詞典》:摭实(摭實)
摘取事实;据实。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 渤海 徐公讜 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 宋 蔡绦 西清诗话·池底铺锦:“ 李石 开成 中承詔録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铺锦。’则知 建 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国史院摭实刊修,播告天下。”
《漢語大詞典》:摘髭
摘取髭须。喻轻而易举。语出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筠用前韵见赠》:“连年摘髭取科第,射策彤庭语惊众。”
《漢語大詞典》:揽取(攬取)
(1).抱取,搂取。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
(2).谓摘取,收取。 宋 苏轼 《渔家傲·七夕》词:“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3).承揽。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唯其曾经一度写过诗,所以现在有揽取这项工作的热心。”
《漢語大詞典》:攀摘
采摘,摘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桃初实,子往攀摘。”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我踱着步,从花台这边到花台那边,不时攀摘一两片石榴叶。”
分類:采摘摘取
《國語辭典》:撮要  拼音:cuō yào
摘取要点。汉。荀悦《前汉纪。高祖皇帝纪。卷一。序》:「撮要举凡,存其大体。」
《漢語大詞典》:撷秀(擷秀)
喻摘取美好的词句。 唐 芮挺章 《〈国秀集〉序》:“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而二妙采真,披云擷秀,读之令人步步欲仙。”
《國語辭典》:撷取(擷取)  拼音:jié qǔ
采取。如:「请勿随便撷取花木。」
《漢語大詞典》:揽撷(攬擷)
采摘,摘取。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宋 黄庭坚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采菊苗荐汤饼》之二:“幽丛秀色可揽擷,煮饼菊苗深注汤。” 宋 范成大 《黄罴岭》诗:“白云叵揽擷,但觉沾人衣。”
分類:采摘摘取
《國語辭典》:录取(錄取)  拼音:lù qǔ
考取或录用。如:「他今年参加大学联考,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國語辭典》: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漢語大詞典》:撷华(擷華)
(1).采摘花卉。 唐 张又新 《煎茶水记》:“擷华掇秀,多识草木之名;激浊扬清,能辨 淄 澠 之品。”
(2).喻摘取精美的文辞。 清 冯桂芬 《〈两京印录〉序》:“赞语擷华 班 范 ,简古名雋,可谓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