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搜摘
搜集摘取。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至於工文自试者,又不过於雕词鏤句之才,搜摘絶离之学。”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凡天人性命之故,礼乐制度之详,经史百家之同异,搜摘抉剔,有所得,即笔之於书。”
犹搜搅。 唐 陆贽 《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搜摘郡县,劾验簿书。”参见“ 搜搅 ”。
分類:搜集摘取
《漢語大詞典》:搜搅(搜攪)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分類:扰乱搅动
《漢語大詞典》:撮略
摘取,摘引。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盖撮略论语而失事实。”
分類:摘取
《漢語大詞典》:钩摘(鉤摘)
亦作“钩摘”。
(1).勾录摘取。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留丞相 请付外,上悉鉤摘要语,多施行者。”
(2).探索寻求。 元 赵麟 《玉山草堂赋》:“予徒知掎摭於草堂之丽,而不知钩摘於玉山之名者也。”
《漢語大詞典》:头茶(頭茶)
指第一次摘取的春茶。 明 袁宏道 《憩法相》诗:“鞭笋和泥重,头茶带纸轻。”
《漢語大詞典》:剟取
摘取,选取。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 王 之尽理, 仲 之补过, 紱 之服义,要皆可书,故剟取其详而传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乾坤正气集:“剟取四库所收别集益之,仓卒羼入,不暇详省。”
分類:摘取选取
《漢語大詞典》:解摘
(1).解释摘取的文句。 唐 韩愈 《赠张籍》诗:“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 钱仲联 集释:“解摘者,谓摘取数语,问之而能解也。”
(2).亦作“ 解擿 ”。摘录,摘取。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魏夫人》:“歌毕, 王君 乃解摘经中所修之节度,及宝经之指归,行事之口诀诸要备讫,徐乃别去。”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三状》:“盖以解擿章句,校讎文字,考寻仪典,编次简牘,苟策励疲駑,庶几可以逃於罪戾。”
《漢語大詞典》:搜擿
搜索揭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徧歷诸司,搜擿疵纇,太为烦碎。”
搜集摘取。 宋 韩维 《朝发灵树寄曼叔师厚》诗:“诸君豪杰士,经训饱搜擿。”
《國語辭典》:折杀(折殺)  拼音:zhé sha
用以表示对方太过礼遇,自己不但没有福气承受,反而会受折损的谦词。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相公免礼,折杀老汉也!」《水浒传》第四回:「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礼?折杀俺也!」也作「折煞」。
《漢語大詞典》:采刈
犹言摘取收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
分類:摘取收割
《漢語大詞典》:钞掇(鈔掇)
抄袭摘取。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 魏 孙炎 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掇,诸儒共非之。”
分類:抄袭摘取
《漢語大詞典》:攈摭
亦作“攟摭”。 摘取;搜集。汉书·刑法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姦,相国 萧何 攈摭 秦 法,取其宜於时者,作律九章。”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 宗直 ﹞搜讨磔裂,攟摭融结,离而同之,与类推移,不易时月,而咸得从其条贯。”新唐书·柳璟传:“帝叹《新谱》《永泰新谱》)详悉,詔 璟 攟摭 永泰 后事缀成之。”
分類:摘取搜集
《漢語大詞典》:撮引
摘取引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观夫 屈 宋 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 贾谊 《鵩赋》,始用《鶡冠》之説; 相如 《上林》,撮引 李斯 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
分類:摘取引用
《漢語大詞典》:搴揽
摘取,采取。 清 恽敬 《与胡竹村书》之二:“古人释经精密如是,岂可搴擥一借义附之他经耶!”
分類:摘取采取
《漢語大詞典》:集字诗(集字詩)
摘取前人诗赋中的字词而凑成的诗篇。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酷爱《归去来辞》,既次其韵,又衍为长短句,又裂为集字诗,破碎甚矣。”
《國語辭典》:摘句寻章(摘句尋章)  拼音:zhāi jù xún zhāng
1.读书只顾逐章摘录语句,而不深入研究义理。元。汤式〈一枝花。心怀雨露恩套。梁州〉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也作「寻章摘句」。
2.写作时,只知套用前人的章法、语词,毫无创意。如:「他那篇论文只是摘句寻章之作,怎会得奖呢?」也作「寻章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