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偷珠
 
宝夺骊龙
 
抱珠睡
  
探颔
  
珠归龙窟
 
睡中龙
 
睡骊目
 
窃龙颔
 
老龙吐珠
 
苍龙颔底珠
 
藏珠
 
遭龙伯睡
  
采珠勿惊龙
  
颔下骊珠
 
颔珠
   
骊颔珠
  
骊龙吐珠
  
骊龙睡
 
骊龙颔
 
骊龙颔珠
 
龙休睡
 
龙眠失珠
 
龙醒遗珠
  
龙颔摘明珠
 
龙颔摘珠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6~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简释

骊龙:喻宝物。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骊龙睡:喻睡觉,或喻因侥幸获得机遇。唐刘禹锡《泰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例句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一朝龙醒寤,本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目。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元稹 出门行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刘禹锡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姚合 庄居野行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姚鹄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孟郊 赠郑夫子鲂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春台仙 游春台诗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曹邺 杏园即席上同年

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 李商隐 玉山

骊龙颔下亦生珠,便与人间众宝殊。 李涉 赠友人孩子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李白 送蔡山人

凤形怜彩笔,龙颔借骊珠。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杜甫 渼陂行

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温庭筠 莲浦谣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白居易 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白居易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谁能变羊质,竞不获骊珠。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卢肇 和司王起

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

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一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二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贯休 拟君子有所思二首之一

骊珠兮固难价其价,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贯休 经旷禅师院

佩入龙宫步迟迟,绣帘银殿何参差。知骊龙失殊知不知。 贯休 还举人歌行卷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 陆龟蒙 投龙潭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典故
三偷
 
三度窃蟠桃
 
三桃圆
 
偷取蟠桃
  
摘桃
 
方朔偷
 
方朔偷儿
  
曼倩三偷
 
曼倩偷
 
曼倩偷难
 
曼桃
 
东方朔偷桃
 
桃熟
 
汉偷儿
 
玉桃偷
 
碧桃闲
   
窃桃心
 
西真攘桃
 
防曼倩

相关人物
东方朔


《博物志》卷八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窥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窥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例句

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 刘威 赠道者

惟应错认偷桃客,曼倩曾为汉侍郎。 崔澹 赠王福娘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李商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李商隐 圣女祠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李商隐 茂陵

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 武元衡 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蒋防 玄都楼桃

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薛偓 荔枝三首之一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薛能 谢刘相寄天柱茶

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陆龟蒙 桃花坞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韩偓 自负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

典故
小摘菜甲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宾至【有客】〉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漢語大詞典》:探珠
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漢語大詞典》:探龙颔(探龍頷)
喻科举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桂堂纵道探龙頷,兰省何曾驻鹤心。”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汉 官之视虏主,无以异於吾族帝王,乃欲昂首伸眉,上法先正,外饰直言之名,内有植党之志,真昔人所谓探龙頷、批逆鳞者。”参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國語辭典》:采珠(採珠)  拼音:cǎi zhū
到水里采取珍珠。《晋书。卷五七。陶璜传》:「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唐。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分類:采珠
《漢語大詞典》:衔珠(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漢語大詞典》:骊宫(驪宫)
指 华清宫 。因其建在 骊山 之上,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 驪宫 於雾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骊龙(驪龍)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分類:骊龙
《漢語大詞典》:骊龙珠(驪龍珠)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龙颔(龍頷)
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國語辭典》:龙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五至八公分。花二至六朵簇生叶腋,下垂,花冠阔钟形,黄色。浆果球形,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产台湾、华南、华西至韩国及日本。
《漢語大詞典》:偷桃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
《漢語大詞典》:方朔桃
神话传说,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果, 东方朔 曾偷食,事见《汉武故事》。后用以喻仙果。 唐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冥搜 方朔 桃,结念 安期 枣。” 清 许光治 《水仙子·寿云骑尉安吉守备王雨樵母节孝谢太恭人》曲:“进枣尉 安期 枣,熟桃城 方朔 桃,羡春暉 王谢 门高。”
《漢語大詞典》:窃桃(竊桃)
传说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有桃树,三千年一结实。 汉武帝 时, 东方朔 尝三次偷食之。事见汉武故事。后以“窃桃”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漢語大詞典》:窃桃儿(竊桃兒)
对 汉 东方朔 的戏称。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庚申生日》词:“回头调戏窃桃儿,且寧耐,等他桃熟。”参见“ 窃桃 ”。
《漢語大詞典》:窃桃(竊桃)
传说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有桃树,三千年一结实。 汉武帝 时, 东方朔 尝三次偷食之。事见汉武故事。后以“窃桃”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