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摩诃那钵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ha%stha%mapra%pta,译曰大势至。可洪音义二下曰:「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菩萨。」(参见:大势至)
摩诃那摩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a%-na%man,佛最初所度五比丘之一。译曰大名。本行集经三十四曰:「长老摩诃那摩,隋言大名。」五分律曰:「摩诃纳。」四分律曰:「摩诃摩男。」增一阿含经三曰:「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谓诃摩男比丘是。」(参见:五比丘)
五比丘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除陈如之名而以释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误也。摩男为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义,拘利太子之尊称也。是为释氏,故亦云释摩男。非别人。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摩诃那伽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na%ga%,译曰大无罪,大龙象。阿罗汉及佛世尊之德号。智度论三曰:「摩诃言大,那名无,伽名罪。阿罗汉诸烦恼断,以是故名大无罪。复次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大日经疏五曰:「摩诃那伽是如来别号,以现不可思议无方大用也。」可洪音义一曰:「摩诃此言大,那伽此云龙,亦云象,合而言之即云大龙象也。谓世尊为大龙象者,以彼有大威德,故以譬之。」
摩诃摩耶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a%-ma%ya,译曰大术,大幻。天臂城释种善觉长者之长女,净饭王之夫人,生悉多太子。七日而没,生于忉利天。西域记六曰:「摩诃摩耶,唐言大术。」慧苑音义上曰:「摩耶,此云幻也。」众许摩诃帝经二曰:「尔时酥钵罗没驮王,忽于后时妃乃有娠怀。九月诞生一女,颜貌端正,诸相具足,福德智慧,于其世间最为殊胜。如是众人睹福相,俱言希有。应是毗首竭摩天所作,或是幻化之所作。女生之后一日二日至三七日,王为此女集诸戚里及群臣等庆贺为乐,即为立名名摩耶。其女身相而有八乳,相师占:此女后时当生贵子,绍灌顶王位。」佛本行集经五曰:「迦毗罗相去不远,复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释种豪贵长者,名为善觉。大富多财,积诸珍宝。(中略)彼释长者生于八女:一名为意,二名无比意,三名大意,四名无边意,五名髻意,六名黑牛,七名瘦牛,八名摩诃波阇跋提。(中略)即纳二女为妃,其二女者第一名为意,及以第八名大慧者,自馀六女分与三弟。」为意即摩耶夫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摩耶夫人,她是净饭王的夫人,也是释尊的母亲。
摩诃衍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大乘法治国也。金光明经上曰:「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德行十地六度三十七品四不坏净,行摩诃衍化。」
摩诃衍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大乘。(参见:摩诃衍)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大乘。
摩诃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明诸大乘法经典之通名也。华严法华等是也。智度论三曰:「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阇崛中说。」
摩诃衍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起信论之异名。
摩诃衍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藏之一。小乘之经典曰三藏,大乘之经典单曰摩诃衍藏。智度论百曰:「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
【三藏法数】
梵语摩诃衍,华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说法华、涅槃、华严等诸大乘经。是也。
摩诃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Maha%prajn^a%,译曰大慧。涅槃三德之一。照了诸法实相之智慧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真如上慧本性故名摩诃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大智慧,即佛照了诸法实相的智慧。
摩诃三末多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sammata-maha%ra%ja,译曰大等意。即大平等王也。瑜伽伦记一曰:「摩诃三末多,此云大等意,大众齐等意乐,共同立以为尊者也,亦名差摩塞缚弥。此云田主,诸刹帝利种此后也。」
摩诃沙利婆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s/a%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
摩诃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endra,王子名。西域记作摩醯因陀罗。
摩诃半托迦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a%-panthaka,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参见:半托迦)
摩诃母陀罗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ha%mndra%,译曰大印。印为不可改变者,不可违越者。(参见: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用指头作种种之形,以为法德之标帜者。由小指次第数至大指,此为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又左手为定,右手为慧,以此左右十指为种种之印相。例如标火德而结火印,标水德而结水印等。菩提心论曰:「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大日经疏十三曰:「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标帜。以此印故,表示法界之体,即名法界幢也。」补陀落海会轨曰:「左手寂静故,名理胎藏海。右手办诸事,名智金刚海。左手五指者,胎藏海五智。右手五指者,金刚海五智。左手定右慧,十指即十度,或名十法界,或曰十真如。缩则摄取一,开则有数名。左小指为檀,无名指名戒,左中指为忍,左头指为进,左大指为禅。右小指为慧,无名指为方,右中指为愿,右头指为力,右大指为智。(中略)小指为地,无名为水,中指为火,头指为风,大指为空。」【又】佛菩萨手所执种种之具谓之印,即三昧耶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印谓所执印,即刀轮罥索金刚杵之类也。」【又】教理之决定者谓之印。如实相印,三法印等。大乘义章二曰:「优檀那者,是外国语。此名为印。(中略)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名印也。」秘藏记上曰:「印决定义也。」【又】印章。象器笺十九曰:「毗奈耶杂事云:时有贼来盗僧库藏,并及私物。为无记验,苾刍不知何时失物。佛曰:苾刍可畜其印,应用五种物为印,所谓鍮石赤铜白铜牙角。佛言:凡印有二种:一是大众,二是私物。若大众印,可刻转法轮印,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若私印者,刻作骨锁像或作触髅形,欲令见时生远离故。」
【佛学常见辞汇】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法德的标志。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实相印来作衡量,凡是合于此等印的,便可以判定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