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一摹
太玄经元:一摹而得乎天,故谓之有天;再摹而得乎地,故谓之有地;一摹而得乎人,故谓之有人。
《骈字类编》:纸摹(纸摹)
春明退朝录:致政王侍郎子融言,天圣中,归其故里青州,时滕给事涉为守,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以纸摹之,其家尚馀数幅。
《韵府拾遗 虞韵》:摹朱
晁补之胡戢秀才集:古作琬琰堂诗:儿作摹朱妇遮壁。按谓碑刻也。
《漢語大詞典》:摹儗
见“ 摹拟 ”。
《漢語大詞典》:摹放
见“ 摹倣 ”。
《漢語大詞典》:大摹
大法。《文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薛综 注:“摹,法也。言帝之巡狩,眇然以天末为远期,规欲以为万代之大法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魏受命述》:“斯固我皇之大摹,思心之所存也。”
分類:大法
《韵府拾遗 萧韵》:摹描
高得旸题画诗:屋梁落月见颜色,妙处不待穷摹描。
《漢語大詞典》:印摹
犹印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周 尚韦编, 汉 始侧理, 唐 犹传録, 宋 则印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至 唐 末 宋 初,钞録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
分類:印刷
《漢語大詞典》:摹泐
见“ 摹勒 ”。
《漢語大詞典》:摹勒
(1).依样描字刻石。《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丙戌,御製御笔《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 京师 神霄宫 刻记於碑,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
(2).亦作“ 摹泐 ”。描摹勾勒。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貽永 , 祁公 之子。国初藏名书画,最多真蹟……而当时摹勒出待詔手,笔多凝滞。”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或谓 靖康 之变,二 王 书卷流落民间,后经蒐罗得之,遂以勒石。所得者,或係他手摹泐。”
(3).模仿。 宋 李觏 《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谁不为文,大抵摹勒 孟子 ,刼掠 昌黎 。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
(2).亦作“ 摹泐 ”。描摹勾勒。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貽永 , 祁公 之子。国初藏名书画,最多真蹟……而当时摹勒出待詔手,笔多凝滞。”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或谓 靖康 之变,二 王 书卷流落民间,后经蒐罗得之,遂以勒石。所得者,或係他手摹泐。”
(3).模仿。 宋 李觏 《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谁不为文,大抵摹勒 孟子 ,刼掠 昌黎 。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