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福田院
宋 代京师所设收养老幼残疾贫民的救济院。 宋 赵善璙 《自警篇·济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诸路皆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京师有东西福田院以收养老幼废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为四院。”
《漢語大詞典》:收要
收留,收养。《元典章·户部四·夫亡》:“ 王大 因病身死,有婿弟 王二 欲将女 玉哥 收要,不肯允顺。”
分類:收留收养
《國語辭典》:安济坊(安濟坊)  拼音:ān jì fāng
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宋史。卷一九。徽宗本纪一》:「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国语辞典》:养生堂(养生堂)  拼音:yǎng shēng táng
旧时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红楼梦》第八回:「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漢語大詞典》:慈幼局
宋 代收养弃婴的机构。说郛卷十九引 元 郑元祐 《遂昌山樵杂录·激赏慈幼》:“ 宋 京畿各郡门有激赏库,有慈幼局……贫家子多,輒厌之,故不育,乃许其抱至局,书生年月日时,局有乳媪鞠育之。”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愍民之穷:“ 淳祐 七年,创慈幼局,应遗弃小儿,民间有愿收养者,官为倩贫妇就局乳视,官给钱米如令。”近代有类似机构,称“慈幼院”。
《漢語大詞典》:育婴堂(育嬰堂)
旧时收养弃婴的机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生一男,弃诸曲巷;闻在育婴堂,想已长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禁溺子女。不得已难养者准无子之人抱为己子,不得作奴视之。或交育婴堂。”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七:“是我出了主意,夜里把他抱了出去,扔在 徐家汇 育婴堂的门口。”按, 宋 淳祐 七年创慈幼局,此为育婴堂之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养济院育婴堂义塚地
《國語辭典》:养老院(養老院)  拼音:yǎng lǎo yuàn
供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安享馀年的地方。也称为「敬老院」、「安老院」。
《漢語大詞典》:幸福院
我国解放后由国家或集体举办的收养孤独老人而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的机构。 杨东明 《九月七里营》诗:“幸福院记得这个幸福的日子, 毛主席 亲热地和大家围坐。”
《国语辞典》:腐生植物  拼音:fǔ shēng zhí wù
无法自行制造养分,从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及生物之残骸吸收养分以维生的植物。
《国语辞典》:高悝匿孤  拼音:gāo kuī nì gū
本指晋朝高悝收养华轶妻儿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一。列传。华轶》。后指朋友之间重信义,互相扶持。如:「在我坐牢的时候,只有他高悝匿孤,帮我照顾妻小。」
《国语辞典》:儿童福利中心(儿童福利中心)  拼音:ér tóng fú lì zhōng xīn
为儿童谋求福利的服务机构。其服务项目有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收养贫苦失依儿童或举办各种有益儿童发展的活动。
《国语辞典》:悲天院  拼音:bēi tiān yuàn
本是佛教僧人收养老弱残疾者的地方,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参见「悲田院」条。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遥望著死囚牢,恰离了悲天院。」
《国语辞典》:过房书(过房书)  拼音:guò fáng shū
记录收养同宗之子为嗣子,以承继宗祧的书状,称为「过房书」。
《国语辞典》:飞虎山(飞虎山)  拼音:fēi hǔ shān
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内容描写南唐晋王李克用收养义子安敬思的经过,是一出小生兼具唱念做打的重头戏。
《国语辞典》:育幼院  拼音:yù yòu yuàn
收养教育孤儿或被弃儿童的福利机构。也称为「保育院」、「孤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