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改良  拼音:gǎi liáng
改变事物使其更加优良。《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看照这样做下去,是决计不讨好的,总要大大的改良才是。」
《國語辭典》:改善  拼音:gǎi shàn
有所改变,使更趋良善。如:「改善社会风气,要从加强教育,净化人心开始。」
《国语辞典》:品种改良(品种改良)  拼音:pǐn zhǒng gǎi liáng
利用杂交、人工诱变等方法,来改变生物体遗传因子,藉以创造出比原来更优良的品种。
《国语辞典》: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刍议)  拼音:wén xué gǎi liáng chú yì
民国六年胡适所发表,倡导用白话文写作的主张。
《漢語大詞典》:改良派
奉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派别。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 中国 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 中国 革命民主派立场,同 中国 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巴金 《关于〈父与子〉》:“作者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是一个改良派, 西欧 派。”
《漢語大詞典》:改良主义(改良主義)
反对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主张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加以改善的思想。
《國語辭典》:深耕  拼音:shēn gēng
为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作深约二十公分以上的翻耕土壤工作。可增加土壤的保水力及空气含量,并增加植物吸收营养、水分的范围。
《漢語大詞典》:善俗
(1).改良风俗。易·渐:“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孔颖达 疏:“君子求贤,得使居位,化风俗使清善。”宋史·张载传:“﹝ 载 ﹞举进士,为 祁州 司法参军 云巖 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后世作乐,只是做词调,於民俗风化,絶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
(2).良好的风俗。 明 宋濂 《六经论》:“心既不正,则乡閭安得有善俗,国家安得有善治乎?”
《漢語大詞典》:复社(復社)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 、 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 ,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 、 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 、 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 ,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漢語大詞典》:土化
(1).指施肥使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周礼·地官·草人:“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郑玄 注:“土化之法,化之使美。” 贾公彦 疏:“云化之使美者,谓若騂刚,用牛粪种,化騂刚之地使美也。”
(2).化为泥土;埋在土中腐烂。 宋 梅尧臣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诗:“土化 吴王 甲,骨朽 越王 矣。”
《國語辭典》:石灰  拼音:shí huī
化学式CaO。即为氧化钙。由灰石在窑中锻烧至摄氏九百度以上制得,为白色粉状固体,可用作乾燥剂,并有消毒作用,加水即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熟石灰。也称为「生石灰」、「白灰」。
《漢語大詞典》:面沙
在粘土地上加沙,以改良土壤。《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简阳县解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的生产计划》:“一种是死黄泥,需要面沙的四百五十一亩。”
《漢語大詞典》:改土
改良土质。例如:淤灌改土;休耕改土。
分類:改良土质
《國語辭典》:放淤  拼音:fàng yū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国语辞典》:柏顿(柏顿)  拼音:bó dùn
William Merriam Burton
人名。(西元1865~1954)美国石油技师。致力于石油鍊制的研究改良,发明蒸馏轻油以制造汽油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闲接肥料(閒接肥料)
亦作“间接肥料”。 用来改良土壤性质或帮助有机物质分解,不能作为养分被植物吸收的肥料,如石灰、石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