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攻昧
攻击昏乱无道者。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杜预 注:“昧,昏乱。”
《漢語大詞典》:横击(横擊)
(1).拦腰攻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欒枝 使舆曳柴而为遁, 楚 师驰之, 原軫 、 却溱 以中军公族横击之。”宋书·薛安都传:“贼阵东南犹坚, 安都 横击陷之,贼遂大溃。”
(2).犹冲杀。明史·孝义传二·杨通照:“至 鬼空溪 ,见贼縶母,大駡,声震山谷,横击万众中,为贼所磔死。”
分類:冲杀攻击
《漢語大詞典》:九攻
多次攻击。墨子·公输:“ 公输盘 九设攻城之机变,子 墨子 ,九距之。”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蜂蠆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清 钱谦益 《三良》诗:“九攻敌已穷,三版志不乖。”
分類:攻击
《國語辭典》:迎击(迎擊)  拼音:yíng jí
迎面攻击。《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汉书。卷一。高帝纪上》:「(田荣)大怒,以齐兵迎击田都。」
《國語辭典》:合击(合擊)  拼音:hé jí
联合出击。《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乃出轻兵攻贼西,使马军合击其后。」
《國語辭典》:出击(出擊)  拼音:chū jí
1.出兵攻击。《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韩棱》:「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命诸军围城,发民丁数十万,日夜攻城,命赵太祖统军出击。」
2.防禦中,对正在编组或集结,准备攻击的敌军部队予以迟滞、瓦解,或具摧毁性的攻击行动,皆称为「出击」。
《國語辭典》:反戈  拼音:fǎn gē
掉转兵器的锋芒。
《漢語大詞典》:倒戟
(1).掉转戟锋向自方攻击。戟,古代一种长柄兵器。左传·宣公二年:“﹝ 灵輒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杨伯峻 注:“倒戟犹言倒戈。”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嗟嗟 邓大夫 ,士卒终倒戟。”
(2).倒授戟柄。左传·宣公二年:“ 狂狡 輅 郑 人, 郑 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 狂狡 。”
《漢語大詞典》:纵击(縱擊)
(1).猛烈攻击。隋书·史祥传:“ 祥 至 须水 ,两军相对, 公理 未成列, 祥 纵击,大破之。” 唐 段成式 《剑侠传·郭伦观灯》:“挥臂纵击,如搏婴儿。”清史稿·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二更,行礮发不絶声, 锦州 人闻之,谓 大凌河 兵逸,争出应之,师纵击,斩馘甚众。”
(2).随意击打。 唐 南卓 《羯鼓录》:“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
《漢語大詞典》:矛戈
(1).矛和戈。宋书·顾觊之传:“函矢殊用,矛戈异适。” 明 宋濂 《平江汉颂》:“矛戈洸洸,鎧胄明明。”
(2).谓攻击,指责。 清 郑燮 《音布》诗:“ 音生 不顾輒嚏唾,至亲戚属相矛戈。”
分類:攻击指责
《漢語大詞典》:打倒
方言。退货还钱。《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一般也还是先年的铜货,偏偏的嫌生道冷起来,生意比往日十分少了九分。这一分之中换了去的,十个有九个来打倒。”亦指讨还已付的钱。《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那瞎子最是伶俐,料得是 素姐 与他打倒,站住了不肯进去。 素姐 説他魘镇不效,瞎长瞎短的駡他,又要剥他的衣裳,準那一两银子。”
《國語辭典》:围攻(圍攻)  拼音:wéi gōng
1.包围攻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
2.众人合力抨击、纠责某人。如:「他在公司里因遭到同仁们的围攻,所以不得不辞职。」
《國語辭典》:抨击(抨擊)  拼音:pēng jí
用言论或文字攻击、纠责他人。如:「议员们在议会猛烈抨击不当的行政措施。」
《漢語大詞典》:攻难(攻難)
(1).犹作难,发动祸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2).质疑诘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裴成公 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鸠摩罗什:“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
(3).攻击责难。 梁启超 《论支那宗教改革》:“当时厌世主义一派颇盛,如 楚狂 、 长沮 ……之徒,皆攻难 孔子 。”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伶俐人实在伶俐,所以,决不攻难古人,摇动古例的。”
《漢語大詞典》:击排(擊排)
攻击排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迺后申其辩知焉。” 明 方孝孺 《送平天亮赵士贤归省序》:“今之人不然:深谋则以为刺讥,正言则以为击排。”
分類:攻击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