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表的
(1).标的,箭靶。比喻攻击目标。《后汉书·马援传》:“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 季孟 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 李贤 注:“表犹标也,言为标準为射的也。言背畔之罪,为天下所指射也。”
(2).比喻榜样。 宋 司马光 《上宋侍读书》:“眄睞所被,温於春阳,咳唾所沾,重於珪璧,诚荐绅之表的,后进之衡鑑也。”
《漢語大詞典》:攻诋(攻詆)
攻击诋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赵嘉庆 劾 牟濚 ,初无奏牘,輒诬大臣以沉匿之事,力肆攻詆。”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一:“每见今之学者,动以圣居,其徒皆以圣尊称之,稍有不称,輒肆攻詆。”
分類:攻击诋毁
《國語辭典》:攻讦(攻訐)  拼音:gōng jié
举发他人过失而加以抨击。《老残游记》第九回:「若只是为攻讦起见,初起尚只攻佛攻老,后来朱陆异同,遂操同室之戈。」
《漢語大詞典》:攻斗(攻鬭)
攻击打斗。 宋 苏辙 《西戎论》:“然天下之议,又将以为戎狄之俗不喜自相攻鬭而喜击中国之众,此其势固不可得而合也。”
《國語辭典》:轰击(轟擊)  拼音:hōng jí
开炮射击。如:「今午开始轰击敌人阵地。」
《漢語大詞典》:疾击(疾擊)
猛烈冲击、攻击。六韬·必出:“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
《漢語大詞典》:攻略
攻击掳掠。后汉书·天文志中:“ 扬州 六郡逆贼 章何 等称将军,犯四十九县,大攻略吏民。”宋书·天文志四:“ 索头 攻略 青 、 冀 、 兖 三州。”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匈奴 ﹞奴隶主贵族经常攻略 燕 、 赵 、 秦 三国边境,掠夺牲畜、财物和人口。”
分類:攻击掳掠
《漢語大詞典》:攻盗(攻盜)
攻击抢夺。 汉 刘向 说苑·指武:“所谓诛之者,非为其昼则攻盗,暮则穿窬也,皆倾覆之徒也。”资治通鉴·汉宣帝本始三年:“ 匈奴 大虚弱,诸国覊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分類:攻击抢夺
《漢語大詞典》:抄截
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晋书·阎鼎传:“ 鼎 得书,便欲诣 洛 ,流人谓北道近 河 ,惧有抄截,欲南自 武关 向 长安 。”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 唐生智 ,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
《國語辭典》:主攻  拼音:zhǔ gōng
1.攻击的主力。如:「主攻球员」。
2.主修。如:「他在学校主攻声乐。」
3.主张攻击。宋。魏了翁《鹤山集》:「至康定攻守之策,则韩忠献主攻,范文正主守。」
《漢語大詞典》:梃击(梃擊)
(1).持棍棒殴击。也泛指以暴力攻击。《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去矣与会党为伍》:“则无政府革命,直以平民之力,梃击王庭,锄刈豪右兼并之家。”
(2).指晚 明 三案之一的梃击案。 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 张差 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 慈庆宫 ,打伤守门太监。被执后供系 郑贵妃 ( 神宗 宠妃)手下太监 庞保 、 刘成 引进。时人怀疑 郑贵妃 欲谋杀太子。 神宗 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颠奸徒为罪,杀 张差 于市,并毙 庞 、 刘 于内庭了案。史称“梃击”案。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参阅明史·神宗纪、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三案
《漢語大詞典》:火战(火戰)
用火攻击的战术。六韬·火战题注:“此言用火攻战之法。”
《國語辭典》:还手(還手)  拼音:huán shǒu
受人殴打而反击。如:「他一直闪避,就是不肯还手。」
《漢語大詞典》:击应(擊應)
战斗中各部队受到攻击时互相接应。语本《孙子·九地》:“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國語辭典》:包抄  拼音:bāo chāo
从敌人侧面或背面进行包围攻击。如:「警方分三路人马包抄过去,让那些歹徒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