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挞责(撻責)
攻击指责。 何其芳 《画梦录·岩》:“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
分類:攻击指责
《國語辭典》:四面受敌(四面受敵)  拼音:sì miàn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胁或攻击。《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徐州四面受敌,操必力攻,我当先思退步。」
《漢語大詞典》:掩攻
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乙未,征南将军 王昶 渡 江 ,掩攻 吴 ,破之。”
《漢語大詞典》:楔形攻势(楔形攻勢)
军事术语。是向敌方实行中央突破时所采取的攻击形式。即以强大的兵力兵器构成楔子般的队形,向敌方薄弱之处突击,穿破敌人阵地。
《国语辞典》:凌厉攻势(凌厉攻势)  拼音:líng lì gōng shì
积极勇猛,锐不可当的攻击。如:「他一波波的凌厉攻势,使对手毫无还手馀地。」
《国语辞典》:太空武器  拼音:tài kōng wǔ qì
经由太空人对准地面、空气中、或太空中之敌人目标物攻击的武器。
《国语辞典》:首尾受敌(首尾受敌)  拼音:shǒu wě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敌人攻击。《周书。卷一。文帝纪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彼水陆路绝,首尾受敌,吴君臣之命,皆丧于吾手矣。」
《国语辞典》:群起而攻  拼音:qún qǐ ér gōng
大众合力攻击排斥。宋。杨万里〈李侍郎传〉:「自古官官之盛衰,系有国之兴亡。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则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
《国语辞典》:群起攻讦(群起攻讦)  拼音:qún qǐ gōng jié
一致起来攻击指责。如:「他虽受到众人群起攻讦,但仍坚信事实胜于雄辩。」
《国语辞典》:群起攻之  拼音:qún qǐ gōng zhī
许多人一同起来攻击、指责。如:「销售货品有瑕疵,厂商规避责任,引发消费者气愤难平,群起攻之。」《宋史。卷四一四。列传》:「弥远之罪既著,故当时不乐嵩之之继也,因丧起复,群起攻之,然固将才也。」
《国语辞典》:海滩排球(海滩排球)  拼音:hǎi tān pái qiú
在沙滩或沙地上举行的排球运动。球赛场地不划中线、攻击线及发球区,但仍有球网、网柱。比赛用球以多瓣皮革制成,多则十八块,少则十二块;圆周需二十六到二十八吋,重量定为二百八十公克。因著重其娱乐性,所以比赛规则较一般排球赛宽松,但仍有一定的规则。如不得触网、比赛中不得替补,以二人为一组等。因场地无中线,所以没有中线犯规规定,发球时可在球场端线外及两边延长线间的任何一点发球。攻击球时可用双手手指作任何手势的攻球。
《国语辞典》:核子防护(核子防护)  拼音:hé zǐ fáng hù
避免敌方核子武器攻击,并且减低敌人核子武器攻击损害的一切措施。核子防护为作战的一部分,与战术计划同时考虑而密切结合。可分为消极防护与积极防护两种。
《国语辞典》:防空飞弹(防空飞弹)  拼音:fáng kōng fēi dàn
一种导引飞弹,由地上发射,以攻击空中来袭的目标物。如胜利女神、苍鹰等飞弹。
《国语辞典》:防空雷达(防空雷达)  拼音:fáng kōng léi dá
雷达设计及其安装位置,用以提供敌人空中攻击的早期警报。
《国语辞典》:拉便宜手儿(拉便宜手儿)  拼音:lā pián yí shǒu ér
表面上为人排解纠纷,暗地里却助甲方攻击乙方。如:「这人表面上虽是个和事佬,但暗地里却是拉便宜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