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攻击(攻擊)  拼音:gōng jí
1.以武力、语言或文字对人施加伤害。如:「他义正词严,以事实澄清了对手的攻击。」
2.主动进攻,袭击敌人。《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诸公须要仔细。」
《漢語大詞典》:通用两栖攻击舰
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实施登陆作战的军舰。配载登陆艇、两栖车辆、直升机等。兼有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舰的作战能力。
《国语辞典》:时间差攻击(时间差攻击)  拼音:shí jiān chā gōng jí
排球运动用语。排球比赛所采用的一种进攻战术。由一位球员假装快攻,引诱对方跳起拦网后,让另一位紧跟在后的球员,做实际上的攻击。亦可由同一球员分二步骤进行,先于起跳点蹲身稍作停顿,引诱对方跳起拦网后,再跃起攻击。
《国语辞典》:正面攻击(正面攻击)  拼音:zhèng miàn gōng jí
军事上指敌军正面进攻的作战方式。
《国语辞典》:攻击机(攻击机)  拼音:gōng jí j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使用的军用飞机。主要任务为对战场上的敌面部队,实施低空扫射以支援乙方地面部队。
《漢語大詞典》:攻击行为
心理生物学能力的一种形式,或者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由于受挫而引起的反应,或者因受挫而加强,表现为
公开的破坏、打架、加痛苦于人、性暴行或强行夺取
隐蔽的敌对态度、妄想占有或贪心
《高级汉语词典》:大肆攻击  拼音:dà sì gōng jī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高级汉语词典》:抵近攻击  拼音:dǐ jìn gōng jī
攻击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攻击者向前运动,以近战方法试图消除敌人抵抗并且控制该目标
《高级汉语词典》:群起攻击  拼音:qún qǐ gōng jī
很多人一起反对、指责
《漢語大詞典》:人身攻击(人身攻擊)
指对别人的名誉等进行诋毁攻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当一九二六年时, 陈源 即 西滢 教授,曾在 北京 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
《漢語大詞典》:击搏(擊搏)
(1).攻击;弹劾。 唐 元稹 《论教本书》:“目不得閲淫艳妖诱之色,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声,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居不得近容顺阴邪之党。” 唐 司空图 《题〈东汉传〉后》:“苟厉锋气,果於击搏,道不能化,力不能制,是将济时重困,故 元礼 之徒,终致鉤党之祸。” 宋 司马光 《优老札子》:“近岁以来,大臣高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又欲以击搏大臣为名,从而攻之,此岂为臣尽忠至公之道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 确 ( 蔡确 )以击搏进, 吴充 素恶其为人。”
(2).谓以严刑峻法治理。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憯断击搏之,则将转移於沟壑。”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其始令 丽水 也,或以 丽水 巖邑,非击搏不可集事。”
(3).斗争,奋斗。 宋 苏轼 《霍光论》:“夫欲有所立於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於其成。”
(4).出击。宣和画谱·郭乹祐:“如画鹰隼,使人见之,则有击搏之意,然后为工。”
(5).指相打,相斗。 明 张居正 《杂著》:“雷亦非阴阳击搏之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説罢便两相击搏,滚入水中。”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少顷,掣剑乱舞,作击搏状。”
《國語辭典》:抨弹(抨彈)  拼音:pēng tán
抨击弹劾。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一。唐御史迁转定限》:「唐世台官,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清。徐珂《清稗类钞。著述类。史疑之审订》:「历代称史学者,亦惟评骘旧闻,抨弹往迹,甫翻史略,即可成文。」
《國語辭典》:进击(進擊)  拼音:jìn jí
进攻敌人。《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复进击,首虏三千馀人。」
《國語辭典》:毒箭  拼音:dú jiàn
1.箭镞上涂有毒药的箭。如:「他身中毒箭而倒地昏迷。」《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
2.比喻害人的计谋。如:「他常以毒箭害人,终不得好下场!」
《國語辭典》:剽剥(剽剝)  拼音:piào bō
剽,攻击。剽剥指用语言、文字互相攻击。《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