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恣睢  拼音:cī suī
1.形容暴横、放纵。《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2.自得的样子。《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漢語大詞典》:采真
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郭象 注:“游而任之,斯真采也。真采则色不伪矣。” 成玄英 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后多指求仙修道。 明 宋濂 《浩然子序引》:“且赐白玉真仙像二十餘躯以镇山中,龙光赫奕,光动林谷,采真之士,无不歆艷之。” 清 潘陆 《酬李某》诗:“道广新知众,诗成老气横。遥知采真罢,删定在南荣。”
《國語辭典》:天放  拼音:tiān fàng
放逸自然。《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唐。成玄英。疏:「直置放任,则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
分類:放任自然
《國語辭典》:放纵(放縱)  拼音:fàng zòng
1.纵容,不加约束。《汉书。卷八六。王嘉传》:「诏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
2.不循规矩礼节。《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
《國語辭典》:流放  拼音:liú fàng
将罪犯放逐到偏远处。《汉书。卷二六。天文志》:「八月丁巳,悉复蠲除之,贺良及党与皆伏诛流放。」
《漢語大詞典》:闲放(閒放)
亦作“闲放”。 悠闲放任;闲散。北齐书·崔季舒传:“ 季舒 性爱声色,心在闲放。”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七:“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清 刘大櫆 《〈岳水轩诗集〉序》:“犹忆在 金陵 ,登 水轩 之堂,饮酒啸歌,意气閒放。”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现已非 晋 ,或 明 ,而论语《人间世》作者,必欲作飘逸闲放语,此其所以难也。”
《國語辭典》:放纷(放紛)  拼音:fàng fēn
放纵纷乱、散乱。《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汉书。卷一○○。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
分類:放任纷乱
《國語辭典》:任达(任達)  拼音:rèn dá
放任旷达。《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
分類:放任旷达
《漢語大詞典》:从性(從性)
放任天性。列子·杨朱:“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
分類:放任天性
《漢語大詞典》:开荡(開盪)
放任不受拘束。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性开荡,进交大官,不视齿类;挟同列,收下辈,细大毕欢。”
开阔舒展。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神爽飞越,心胸开盪。”
《漢語大詞典》:弛纵(弛縱)
松弛;松散;放任。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公府臺阁,亦復默然。”宋书·五行志一:“ 魏 尚书 邓颺 ,行步驰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歷数 全斌 等数将贪黷货财,弛纵兵律。”
《漢語大詞典》:纵侈(縱侈)
放任奢侈。资治通鉴·唐则天后永昌元年:“观自古女子,皆以恭俭为美,纵侈为恶。”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 煜 在位时纵侈无度,故增赋至是。”
分類:放任奢侈
《漢語大詞典》:虚放
(1).放任不羁,无所顾忌。晋书·谢尚谢安等传赞:“ 琰 邈 忠壮, 奕 万 虚放。”
(2).白白地消逝。 宋 文同 《中秋夜试院寄子平》诗:“南墻咫尺地,使我起遐想。人生此良会,可惜已虚放。”
《漢語大詞典》:脱放
(1).放走;释放。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将 钱百四 停留在家,数令指攀平民 潘万四 等货卖私盐,要讫 王三十八 、 周显保 中统 钞三锭二十五两入己,将各人脱放,止将 钱百四 解官。”《水浒传》第五一回:“知县本爱 朱仝 ,有心将就出脱他;被 白玉乔 要赴上司陈告 朱仝 故意脱放 雷横 ,知县只得把 朱仝 所犯情由申将 济州 去。”
(2).放任不拘。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尚丽密者,失于雕凿……反是者又復鄙俚, 山谷 之村野, 屯田 之脱放,则伤雅矣。”
《国语辞典》:不放逸  拼音:bù fàng yì
1.努力进德修业,不放任自己。
2.佛家所说五十一种心理现象中的一种。对已断的恶,防治它,使它不再生起;所修的善法,使它增长。《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言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修断,防修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