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气孔(氣孔)  拼音:qì kǒng
1.植物叶表面由保卫细胞围成的孔口,可供水蒸气及空气的进出。
2.昆虫类躯体侧面的呼吸器官。也称为「气门」。
3.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可供空气通过的孔。也称为「气眼」。
4.铸件内部的空洞。是由铸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捲入空气所形成。也称为「气眼」。
《漢語大詞典》:蜂毒
(1).工蜂尾部螫针在自卫时放出的毒汁。人体被蜂螫后,局部暂时有红肿、疼痛现象。但蜂毒对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具有一定疗效。
(2).比喻损害。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羌 俗暴悍,以鬭杀为勇。今如蜂毒一人,而即以门墻之寇待之,不可。”
《国语辞典》:释出(释出)  拼音:shì chū
析出、放出。如:「燃烧塑胶品将会释出有害毒气,造成环境污染。」
《国语辞典》:摆出(摆出)  拼音:bǎi chū
1.把东西摆放出来。如:「一到黄昏,摊贩就在地上摆出各式各样的货品,大声叫卖。」
2.装出,故意显示。如:「他什么都不懂,还摆出一副非常专精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出客
(1).放出旅客。史记·孟尝君列传:“关法,鸡鸣而出客, 孟尝君 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2).会客;出外作客。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家楣 ,我只有这一件出客的衣服了!” 王西彦 《黄昏》:“羊仔是她一人所有的, 银子 爸答应过年节时把它卖掉,给她置一套青洋布的出客衣。”
《國語辭典》:原子弹(原子彈)  拼音:yuán zǐ dàn
一种炸弹。利用可分裂物质(如钸、铀)之原子核急速的分裂,产生巨大爆炸能量的一种炸弹。
《漢語大詞典》:光毫
佛教语。谓佛陀眉间白毫放出的清净之光,为三十二大人相之一。《法华经·序品》:“尔时佛放眉閒白毫相光。”后用以指强烈的光芒。 明 冯梦龙 山歌·剑:“一张宝剑寄多娇,龙泉三尺放光毫。”
《漢語大詞典》:聚变(聚變)
轻原子核相遇时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自然界中只有在太阳等恒星内部,因温度极高,轻核才有足够动能克服斥力,而能自动发生持续的聚变。人工的聚变目前只能在氢弹爆炸或由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粒子碰撞中实现,但是大规模聚变的控制,目前尚未能办到,正在通过控制热核反应进行探索研究。
《國語辭典》:酸性  拼音:suān xìng
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水溶液具酸味,会与碱性物质及活性金属反应的性质。
《漢語大詞典》:比热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
《國語辭典》:负极(負極)  拼音:fù jí
1.电位较低或带负电的电极。
2.非常著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寄儿负极辩道:『虎來时,牛尚不敢敌,况我敢与他争夺,救得转來的?』」
《國語辭典》:排放  拼音:pái fàng
排出、放出。如:「排放污水」、「排放废气」。
《漢語大詞典》:原子武器
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和破坏的武器。详“ 核武器 ”。
《國語辭典》:核武器  拼音:hé wǔ qì
利用原子核分裂或融合反应所释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爆炸伤害的武器。其杀伤力较普通武器多数百万倍。如氢弹、原子弹等皆是。也称为「核子武器」。
《國語辭典》:原子能  拼音:yuán zǐ néng
核反应所释出的能量。包含核分裂与核融合二种。所释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用于发电或其他动力方面的用途上。也称为「核能」、「核子能」。
《國語辭典》:印子钱(印子錢)  拼音:yìn zi qián
旧时放高利贷的俗称。以所借的钱,加算利息,分期偿还,每还一部,则于摺上盖以印记,故称为「印子钱」。《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简传》:「百姓十室九空,无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谓『印子钱』,利至十之七八,折没妻孥,为放债之害。」简称为「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