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射病
病,由各种放射线(如原子弹或氢弹爆炸时放出的射线)破坏人体组织而引起。症状是体温增高,恶心,皮肤和黏膜出血,毛发脱落,白细胞减少等。
《國語辭典》:放射性  拼音:fàng shè xìng
钍、铀、镭等的元素或其盐类,能使密闭暗箱中的摄影底片感光,并能使周围空气变成导电体,此种特性称为「放射性」。
《國語辭典》:放血  拼音:fàng xiě
治疗疾病时,将血液抽出身体的疗法。红血球增多症即以此法治疗,可使患者血液变得浓稠且黏,防止血球增加得太迅速。
《國語辭典》:飞鹰走狗(飛鷹走狗)  拼音:fēi yīng zǒu gǒu
打猎。《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元史。卷一三八。脱脱传》:「脱脱谏曰:『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与大臣宿儒讲求治道,至于飞鹰走狗,非其事也。』」也作「飞鹰走马」、「飞鹰走犬」。
《漢語大詞典》:发纵指示(發縱指示)
亦作“ 发踪指示 ”。 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捕。比喻操纵指挥。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颜师古 注:“发纵,谓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旧唐书·褚遂良传》:“昔 侯君集 、 李靖 ,所谓庸夫,犹能扫万里之 高昌 ,平千载之 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声归圣明。”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诸臣协赞庙略,发踪指示,功自有归。” 邹韬奋 《外交的途径》:“ 日本 要使 华北 五省‘ 东北 化’,早已明目张胆地对世界宣布过,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
《國語辭典》:黄铁矿(黃鐵礦)  拼音:huáng tiě kuàng
一种铜黄色金属矿物。化学成分为硫化铁(FeS2),各类岩石都产出。因有金黄色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黄金。其硬度大,有单向导电的特性,加高温时能放出二氧化硫,是提炼硫磺的重要原料。
《國語辭典》:核武器  拼音:hé wǔ qì
利用原子核分裂或融合反应所释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爆炸伤害的武器。其杀伤力较普通武器多数百万倍。如氢弹、原子弹等皆是。也称为「核子武器」。
《國語辭典》:核子能  拼音:hé zǐ néng
核反应所释出的能量。包含核分裂与核融合二种。所释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用于发电或其他动力方面的用途上。也称为「核能」、「原子能」。
《漢語大詞典》:地面辐射(地面輻射)
地面以辐射形式(主要波长在4--80微米)向上空放出的热量。地面温度愈高,地面辐射愈强。这种辐射昼夜不停。
《漢語大詞典》:大气辐射
指由大气放射出的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均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大气因此而获得热量,也就不停地向外放出辐射。气温越高、水汽含量越大,大气辐射就越强。
《漢語大詞典》:地震震级(地震震級)
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漢語大詞典》:泡腾
起气泡并发出嘶嘶声(如发酵的液体或苏打水);亦指放出气泡(如从苏打水中释放出气泡)
《漢語大詞典》: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h2(气)+o2(气)→2h2o(气)+483.6千焦;水蒸气和灼热的碳反应要吸收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固)+h2o(气)→co(气)+h2(气)-131.3千焦。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用“+”或“-”表示。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故在这类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处的状态。
《國語辭典》:热能(熱能)  拼音:rè néng
一种能源。由物质燃烧或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时所放出的能量。
《漢語大詞典》:伽马射线(伽馬射綫)
亦称丙种射线。镭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放出的射线。通常写作γ射线。伽马,希腊字母第三个字母γ的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