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2,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刻烛
便能
齐明
利钝
精敏
肤敏
敏手
敏达
警敏
倚办
聪敏
轻捷
敏劭
机神
下水船
《漢語大詞典》:刻烛(刻燭)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漢語大詞典》:便能
谓动作敏捷,技巧娴熟。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桓谦:“部阵指麾,更相撞刺,马既轻快,人亦便能。”
《漢語大詞典》:齐明(齊明)
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齐,通“ 粢 ”。《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毛 传:“器实曰齐,在器曰盛。” 陈奂 传疏:“释文:‘齐本又作齍。’《丰年》传作齍盛,他经典多作粢盛,作齐者,古文假借字。器实曰齐,实谓黍稷也。黍稷为齐,齐在器曰盛,故经言齐而传乃兼言盛耳。”
《國語辭典》:利钝(利鈍)  拼音:lì dùn
1.顺利与艰难阻碍。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敏捷与迟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3.吉凶。
《國語辭典》:精敏  拼音:jīng mǐn
聪明敏捷。《汉书。卷八八。儒林传。丁宽传》:「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分類:精细敏捷
《國語辭典》:肤敏(膚敏)  拼音:fū mǐn
壮美而敏捷。《诗经。大雅。文王》:「殷士肤敏,裸将于京。」清。王先谦《汉书补注。叙传下》:「不疑肤敏,应变当理,辞霍不婚,逡遁致仕。」
《漢語大詞典》:敏手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漢語大詞典》:敏达(敏達)
敏捷而通达。汉书·京房传:“ 淮阳王 上亲弟,敏达好政,欲为国忠。” 宋 曾巩 《戚元鲁墓志铭》:“ 元鲁 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田臾传》:“然有口辨,作事敏达,析秋毫。特好游猎,驰逐狗马不少疲。”
分類:敏捷通达
《漢語大詞典》:警敏
机警敏捷。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 远知 少警敏,多通书传,事 陶弘景 ,传其术,为道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孙逖:“ 逖 , 博州 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 西宫太后 性警敏,鋭於任事。”
《漢語大詞典》:倚办(倚辦)
(1).立能办成,谓治事敏捷果断。 唐 白居易 《授裴武太府卿制》:“有通敏之识,有倚办之才。”
(2).倚以办事。金史·侯挚传:“从来掌兵者多用世袭之官,此属自幼骄惰不任劳苦,且心胆懦怯,何足倚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终上之世, 雷 长冬曹,无事不倚办。”
《國語辭典》:聪敏(聰敏)  拼音:cōng mǐn
聪明、灵敏。《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國語辭典》:轻捷(輕捷)  拼音:qīng jié
快速敏捷。《宋史。卷三九○。沈作宾传》:「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又且身子轻捷,朝隐而入,暮隐而出。」
《漢語大詞典》:敏劭
亦作“ 敏卲 ”。 谓才识敏捷美善。 宋 秦观 《代贺提刑启》:“器识深宏,材猷敏卲。”
《國語辭典》:机神(機神)  拼音:jī shén
1.机巧神妙。《抱朴子。外篇。任命》:「识机神者,瞻无兆而弗惑。」北周。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会机神,发符雷电。」
2.机灵、灵敏。《抱朴子。外篇。汉过》:「令色警慧,有貌无心者,谓之机神朗彻。」《周书。卷三五。崔猷传》:「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3.织染业的神明。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机神庙》:「相传河南子某者,迁居钱塘,始教民织染,至今父子并祀,奉为机神。」
《國語辭典》:下水船  拼音:xià shuǐ chuán
1.顺流行驶的船。唐。白居易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戏之诗:「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2.比喻文思敏捷。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敏捷》:「裴廷裕,乾宁中在内廷,文书敏捷,统为下水船。」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中》:「颜少有词藻,琴棋皆臻妙,场中语曰『下水船』,言为文敏速无不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