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疗救(療救)
(1).治疗救助。后汉书·廉范传:“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载船触石破没, 范 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鉤求得之,疗救仅免於死。”法苑珠林卷四四引《福田经》:“常施医药,疗救众病。”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指救治的方法。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唯一的疗救,是在另开药方:酸性剂,或者简直是强酸剂。”
《漢語大詞典》:蠲救
免除租税以资救助。新唐书·刘晏传:“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
《漢語大詞典》:济救(濟救)
援救,救助。魏书·高允传:“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济救民命。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 明 王延相 雅述上篇:“宰辅须要识道晓事,烛治乱安危之机,具斡旋通变之才者,方有济救匡益之功。”
《國語辭典》:远水不救近火(遠水不救近火)  拼音: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比喻缓不济急。《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也作「远水不解近渴」、「远水难救近火」、「远水救不得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
《漢語大詞典》:撜溺
救助溺水者。《淮南子·齐俗训》:“ 子路 撜溺而受牛谢。” 高诱 注:“撜,举也。”
分類:救助溺水
《漢語大詞典》:赒穷恤匮(賙窮卹匱)
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賙穷卹匱,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 卢文弨 补注:“賙,周也。 高诱 注吕氏春秋·季春纪:‘鰥寡孤独曰穷。’匱,乏也。”
《漢語大詞典》:赒全(賙全)
救助保全。《水浒传》第十八回:“﹝ 宋江 ﹞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賙全人性命。”《水浒传》第十八回:“ 宋江 自賙全那一干邻舍,保放回家听候。”
分類:救助保全
《國語辭典》:同忧相救(同憂相救)  拼音:tóng yōu xiāng jiù
忧戚相同的人互相救助。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漢語大詞典》:相濡相呴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 《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参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相呴相济(相呴相濟)
谓互相救助。语本《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其支配者、其救援者皆 姬 汉 旧邦之巨人,而不必以同庙之亲相呴相济。其竭力致死见危受命者,所以尽责於吾民族之国家。”
分類:相救救助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歔濡
吐沫以相沾湿。喻人同处困境而互相救助。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失了水的游鱼只以唾沫相歔濡。”
《国语辞典》:年金制度  拼音:nián jīn zhì dù
一种社会保险或救助制度。民众依职业或身分参加相应类别,在退休或达一定年龄后每年领取固定金额。
《国语辞典》:失业救助(失业救助)  拼音:shī yè jiù zhù
一种于劳工非自愿失业时,由政府提供短期生活补助费或津贴的救助措施。
《国语辞典》:首尾共济(首尾共济)  拼音:shǒu wěi gòng jì
彼此相互支援、救助。《明史。卷二二二。方逢时传》:「两人首尾共济,边境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