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振济(振濟)
赈济,救济。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俊 振济贫乏,通共有无。”明史·太祖十六女传:“四方水旱,每命 祺 往振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四月里各属闹了蝗虫,十分利害, 侣笙 便动了常平仓的款子,先行振济。”
分類:赈济救济
《漢語大詞典》:救乏
救济困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且 邕 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賙惠,家无私聚。”
分類:救济困难
《漢語大詞典》:济育(濟育)
救济抚育。《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羣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晋 潘尼 《火赋》:“济育羣生,则天地之惠也。”《晋书·元帝纪》:“朕以寡德,纂承洪绪,上不能调和阴阳,下不能济育羣生,灾异屡兴,咎徵仍见。”
分類:救济抚育
《漢語大詞典》:分济(分濟)
拿出财物救济他人。北史·樊子鹄传:“后出为 殷州 刺史。属岁旱俭, 子鵠 恐人流亡,乃勒有粟家分济贫者。” 唐 韩愈 《祭石君文》:“敢忘分济,念力未任。”
《國語辭典》:助赈(助賑)  拼音:zhù zhèn
捐款赈济灾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送一百银子去助赈,他不错,一点劂鞶不做,完全一百银子拿去赈饥。」
《漢語大詞典》:赈粟(賑粟)
谓发放救济粮。《禅真后史》第五一回:“野无生稼物流迁,賑粟输金赖二天。”
分類:发放救济
《國語辭典》:赈灾(賑災)  拼音:zhèn zāi
救济灾民。如:「拨款赈灾」。
《漢語大詞典》:济施(濟施)
救济施舍。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兴鰥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
《漢語大詞典》:赈惠(賑惠)
救济的恩惠。 明 张永明 《旱灾陈言疏》:“秋冬以后,旧穀且尽,民歉渐急,再议开放常平仓米,以加賑惠。”
分類:救济恩惠
《漢語大詞典》:发赈(發賑)
发仓救济。《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四曰发賑。”
分類:救济
《漢語大詞典》:急赈(急賑)
亦作“ 急振 ”。 紧急救济。《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 李鸿章 即督飭印委各员,迅速分投查勘,设法拯救,散发急賑。”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中国红十字会筹募 湖南 、 辽西 各省急振。”
《漢語大詞典》:赡助(贍助)
救济帮助。《汉书·循吏传·黄霸》:“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鰥寡,赡助贫穷。”
分類:救济帮助
《漢語大詞典》:存赐(存賜)
恤问、救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乃閔海内勤劳,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廵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
分類:救济
《漢語大詞典》:劳恤(勞恤)
亦作“ 劳恤 ”。 抚慰,救济。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经术,敬畏天地之礼,劳卹黎民之恩。”新唐书·王式传:“会 河曲 大歉,民流徙,佗州不纳,独 式 劳卹之,活数千人。”
见“ 劳卹 ”。
分類:抚慰救济
《漢語大詞典》:济赈(濟賑)
赈济,以财物救济灾民。 清 薛福成 《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会 直隶 、 山西 、 河南 大旱,公广劝商民,分财济賑,嘘枯濯痍,邻疆蒙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