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朝觐(朝覲)  拼音:cháo jǐn
1.臣子上朝谒见君主。《孟子。万章上》:「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也作「朝见」、「朝请」、「朝参」、「朝谒」。
2.信徒拜谒圣地、圣像。也作「朝圣」。
《漢語大詞典》:蜕骨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
《國語辭典》:戒律  拼音:jiè lǜ
宗教徒所守的法规。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称为「戒条」。
《國語辭典》:异道(異道)  拼音:yì dào
1.不同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
2.不同的思想、立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3.所行的路径不同。《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漢語大詞典》:仙梵
指道教徒诵经的声音。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值雨访李庚初炼师》诗:“斋宫仙梵静,花殿幽香闭。”
《漢語大詞典》:异学(異學)
(1).指异教。《〈百喻经〉序》:“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
(2).指异教徒。法苑珠林卷十九:“ 大迦叶 所选得千人……知皆能论议,降伏异学。”
(3).旧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宋 王安石 《答曾子固书》:“ 扬雄 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然而 墨 、 晏 、 邹 、 庄 、 申 、 韩 ,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 宋 陆游 《书房杂咏》之一:“异学方攘斥,浮文亦扫除。”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醇儒不作,异学披猖,杂揉老佛,入阴出阳。”
《國語辭典》:朝圣(朝聖)  拼音:cháo shèng
信徒朝拜圣地或圣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出来上香朝圣,那知观一眼睃定,越发卖弄精神。」也作「朝觐」。
《漢語大詞典》:道装(道裝)
亦作“ 道粧 ”。亦作“ 道妆 ”。 道教徒或佛教徒的装束和打扮。 宋 苏轼 《次韵许遵》:“ 蒜山 渡口挽归艎, 朱雀桥 边看道装。” 宋 刘克庄 《宫词》之四:“先帝宫人总道粧,遥瞻陵柏泪成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你如今路上见一个道妆的妇人,拿着一个琵琶,背着一个真容的,便是 蔡伯喈 娘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昨夜别过姊妹,换上道妆,飘然出院,但不知那裡好去投师。”《花月痕》第四八回:“五妖以 萧三娘 为首,是个道装,自称公主,据説係 萧梁 湘东王 第三女。”
《國語辭典》:头顶(頭頂)  拼音:tóu dǐng
头的最上部。如:「他靠著身体的平衡,可以将篮球放在头顶而不掉下来。」
《漢語大詞典》:烟津(煙津)
亦作“烟津”。
(1).云天中洁净的露水。道教徒认为可以祛病延年。 唐 沈亚之 《梦游仙赋》:“烟津兮玉盘,火桂兮炮鸞。”
(2).烟波苍茫的渡口。 宋 陈与义 《次韵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宋 陆游 《冬初出游》诗之二:“蹇驴渺渺涉烟津,十里山村发兴新。”
《國語辭典》:出教  拼音:chū jiào
1.逐出教外,是基督教会对不守戒律者所施的罚则。中古时代实行的最为严格,受此宣告者,同教之人俱与之绝缘。
2.基督教徒自请退出教外。
《國語辭典》:圣地(聖地)  拼音:shèng dì
教徒对其创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称。如耶路撒冷、麦加等。
《漢語大詞典》:寻寻(尋尋)
(1).无边无际。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甲本:“寻寻呵不可名也,復归于无物。”诸本《老子》俱作“绳绳”。说文通训定声·升部引 梁简文帝 注:“无涯际之皃。”
(2).古宗教名,见通典·边防九引 唐 杜环 《经行记》。或以为古代 大食 人称祆教徒为“寻寻”(zemzem的音译)。一说,指今 苏丹 境内 尼罗河 以东到 红海 之滨以游牧为生的 贝贾 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参阅 沈福伟 《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
《國語辭典》:祷告(禱告)  拼音:dǎo gào
祝告鬼神或上帝,以求福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法师七人,焚香望鸡足山祷告,齐声动哭。」
《國語辭典》:巡礼(巡禮)  拼音:xún lǐ
本指到圣地参拜顶礼,后引申为到处观光考察。唐。张籍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唐。司空图〈赠信美寺岑上人〉诗:「巡礼诸方遍,湘南频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