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科教
医士
教治
迁教
训蒙
训抚
中教
小教
女教
乐德
贵乐
教数
培育
豫教
宰理
《漢語大詞典》:科教
(1).法令;教命。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至於奉遵科教,班扬明令……抑亦懔懔有庶几之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2).指道教信条戒律。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聂师道:“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文献通考·经籍五二:“﹝ 马端临 ﹞按:道家之术,杂而多端,先儒之论备矣,盖清浄一説也,炼养一説也,服食又一説也,符籙又一説也,经典科教又一説也。”
(3).科学教育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医士(醫士)
(1).医生。 宋 唐容 《真仙岩题名》:“ 零陵 唐容可大 ,以 端平 丙申,清明日携二子 亮 元 ,游 真僊巖 ,同来者医士 蒋劼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浑家 李氏 ,是 华州 华阴县 人氏,他是箇医士人家女儿。”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伊孛生 ﹞假《社会之敌》以立言,使医士 斯托克曼 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终获羣敌之謚。”
(2).受过中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
《漢語大詞典》:教治
教化,教育。周礼·地官·州长:“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灋。”礼记·燕义:“掌其戒令,与其教治。” 陈澔 集说:“教治,谓脩德学道也。”
分類:教化教育
《漢語大詞典》:迁教(遷教)
谓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从事教育工作。 明 徐渭有 《林先生迁教瀧水》诗:“特将一鐸 岭 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國語辭典》:训蒙(訓蒙)  拼音:xùn méng
教导刚入学的人或幼童。语本《书经。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唐。孔颖达。正义:「蒙,谓蒙稚卑小之称。」
《漢語大詞典》:训抚(訓撫)
(1).训诲安抚。 前蜀 杜光庭 《王谠修醮拜章词》:“或详评狱讼,赏刑有爽於重轻;训抚师徒,沮劝有亏於申令。”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盖务训抚吾民,使安其业,不以非义动。”
(2).教育抚养。 元 袁桷 《外祖母张氏墓记》:“遂具昔之训抚行事,立石于墓,俾勿坠。”
《漢語大詞典》:中教
合乎教令。墨子·旂帜:“勒卒中教,解前后、左右,卒劳者更休之。” 岑仲勉 注:“中教,读如‘中规矩’之‘中’。”
分類:中教教令
《漢語大詞典》:小教
小学教师、小学教育的简称。《人民日报》1984.9.9:“ 河南省 政府决定,解决家属仍在农村的中教五级、小教三级的家属‘农转非’问题。”
《漢語大詞典》:女教
旧时谓对女子进行的教育。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自女教衰微,而世之为人子者,多不获其所。”
《漢語大詞典》:乐德(樂德)
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郑玄 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唐 皮日休 《九夏歌九篇》之四:“麟之仪仪,不縶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
《漢語大詞典》:贵乐(貴樂)
谓重视音乐教育。《淮南子·本经训》:“性命之情,淫而相胁,以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 高诱 注:“乐以和之。”
(1).富贵逸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綺紈之间,不知稼穡之艰难。”
(2).指富贵逸乐的人。
《漢語大詞典》:教数(教數)
教育的方法。管子·山权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请问教数。’” 马非百 新诠:“教数谓教育之术。”
分類:教育
《國語辭典》:培育  拼音:péi yù
培植养育。如:「培育新品种」、「培育英才」。
《漢語大詞典》:豫教
《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 唐 孔颖达 疏:“微者言礼之教人豫前事微之时,豫教化之。”后指预为教育、感化。 明 李东阳 《进〈孝宗皇帝实录〉表》:“得圣功於豫教,昭 文帝 於诞敷。”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仰叹豫教之切,一命题,亦不忘训诫如此。”
《漢語大詞典》:宰理
明 清 之际思想家、科学家称研究社会政治、教育、伦理等为“宰理”。见 清 方以智 通雅·音义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