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见教(見教)  拼音:jiàn jiào
受人指教。《文明小史》第五八回:「今日又承招饮,不知有何见教?」
分類:教训
《國語辭典》:鲤庭(鯉庭)  拼音:lǐ tíng
本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承受父训的故事。典出《论语。季氏》。后指承受父亲教训的地方。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唐。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國語辭典》:遗教(遺教)  拼音:yí jiào
1.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学说、主张等。《楚辞。宋玉。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清。张尔岐〈辨志〉:「周公孔子之遗教,未闻有见诸行事,被于上下者,岂少而习之,长而忘之与?」
2.临死时的训词。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王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
《漢語大詞典》:惩艾(懲艾)
亦作“ 惩乂 ”。亦作“ 惩刈 ”。
(1).惩治。东观汉记·明帝纪:“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新唐书·裴矩传:“ 太宗 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时 两广 总督 百公龄 ,治尚威猛,惩刈奸宄。”
(2).戒惧。史记·乐书:“ 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张守节 正义:“言 成王 作颂,悲 文王 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新唐书·柳宗元传:“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復进,故无用力者。” 宋 苏辙 《言责降官不当带观察团练状》:“且使罪人知有惩艾,谨録奏闻,亦非小补也。”
(3).谓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久之,惩艾 霍氏 欲害皇太子,乃更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乃立 长陵 王倢伃 为后,令母养太子。”后汉书·窦融传:“其后 匈奴 惩乂,稀復侵寇。”新唐书·苏世长等传赞:“始 唐 有天下,惩刈 隋 敝,敷内讜言。”金史·移剌履传:“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諫諍之门,天下幸甚。”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法之当变,矿之当开,詎可以 熙寧 、 明 季惩艾乎?”
《國語辭典》:龟鉴(龜鑑)  拼音:guī jiàn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也作「龟鉴」。
《漢語大詞典》:龟镜(龜鏡)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漢語大詞典》:前辙(前轍)
(1).以前车轮压出的痕迹。喻以前的错误或教训。南史·齐高帝诸子传下论:“自 宋 受 晋 终, 马氏 遂为废姓, 齐 受 宋 禪, 刘 宗尽见诛夷, 梁武 革 齐 ,弗取前辙, 子恪 兄弟,并皆録用。” 明 徐渭 《奉答冯宗师书》:“如以为 魏公 既作法象章,又作圆三五章,则重复之病,不犯前辙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由是立改前辙,遂称贤淑。”
(2).喻指前人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虽復道极数殫,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
《國語辭典》:训饬(訓飭)  拼音:xùn chì
严厉的训戒与纠正。《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县里听了一面之词,将田主著实训饬一顿,斥退不理,倒把那些佃户放了。」也作「训斥」。
《漢語大詞典》:训释(訓釋)
(1).注解;解释。《梁书·儒林传·司马筠》:“ 郑玄 不辨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案 孔安国 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评騭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 唐 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
(2).教训并释放。 樊增祥 《李昭春呈词》:“ 张元智 等仍候随堂薄责、训释可也。”
《國語辭典》:鉴戒(鑑戒)  拼音:jiàn jiè
以过去的事物来作为警惕。《宋书。卷七四。臧质传》:「臣等参议,须辜日限意,使依汉王莽事例,漆其头首,藏于武库。庶为鉴戒,昭示将来。」
《國語辭典》:鉴戒(鑒戒)  拼音:jiàn jiè
警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而今再说一个道流,借设符箓醮坛为由,拐上一个妇人,弄得死于非命。说来与奉道的人,做个鉴戒!」
《國語辭典》:反思  拼音:fǎn sī
自我检讨、反省。如:「他反思自己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閒,深感惭愧,便立志发奋读书。」
《漢語大詞典》:龟镜(龜鏡)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國語辭典》:龟鉴(龜鑑)  拼音:guī jiàn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也作「龟鉴」。
《漢語大詞典》:纮綖(紘綖)
(1).古代冠冕上装饰的绳带。左传·桓公二年:“衡、紞、紘、綖,昭其度也。” 孔颖达 疏:“此四物者,皆冠之饰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珩紞紘綖,玉笄綦会。”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国语·鲁语下载 公父文伯 劝其母勿绩,其母教训 文伯 应勤职不怠,并谓“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后因以“紘綖”为贵显人家妇女具有勤俭美德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周大都督阳林伯长孙瑕夫人罗氏墓志铭》:“苹藻维敬,紘綖是勤。”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肃肃母训,煌煌令仪,紘綖苹藻,筐篚枲丝。”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 刘氏 ,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
《漢語大詞典》:教约(教約)
教训约束。旧唐书·高骈传:“但守君臣之轨仪,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约,未可隳凌。”新唐书·于志宁传:“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彊起,为我卒辅道之。”
分類:教训约束
《漢語大詞典》:调习(調習)
(1).调治熟习。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卷前《杂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华严经疏钞·十回向品》:“心善调伏,不调令调,以寂静法,而调习之。”
(2).调教训练。诗·秦风·驷驖“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唐 孔颖达 疏:“诸马皆须调习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段宰妾》:“调习既久,容色殊可。 段 名之曰‘鶯鶯’,以为侧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选了一匹青色騸马,使人预先调习。”
《漢語大詞典》:雅训(雅訓)
(1).雅正的教训。 汉 刘歆 《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歆 虽不遘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燕丹子》卷上:“ 丹 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尝得覩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 唐 马总 意林·正部:“言成雅训,辞作典謨。”
(2).正确的训释。 清 曾国藩 《复李眉生书》:“即就《通鑑》异詁之字偶一钞记……久之,多识雅训,不特譬喻虚实二门可通,即其他各门亦可触类旁通而贯彻矣。”
(3).典雅纯正。 明 方孝孺 《题胡仲申先生撰〈韩复阳墓铭〉后》:“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训,当世之士多自谓不能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