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救敝
同“ 救弊 ”。 后汉书·仲长统传:“或推前王之风,可行於当年;有引救敝之规,宜流於长世。”
《漢語大詞典》:刓敝
见“ 刓弊 ”。
《漢語大詞典》:刓弊
亦作“ 刓敝 ”。
(1).摩挲致损;磨损,损坏。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宋 梅尧臣 《吴冲卿鼓契》诗:“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小印﹞稜角刓敝,而篆文颇古雅有致。”
(2).凋敝。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余能理亡国之刓弊,愈膏肓之患难。”新唐书·窦建德传:“今水潦为灾,民力刓敝。”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况积习刓弊,又数十年。”
《漢語大詞典》:文敝
亦作“ 文弊 ”。 谓尚文之极而成弊害。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復始, 周 秦 之閒,可谓文敝矣。”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又自 周 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 明 刘基 《〈苏平仲文集〉序》:“ 汉 兴,一扫衰 周 之文敝而返诸朴。”
分類:尚文弊害
《漢語大詞典》:积敝(積敝)
(1).亦作“ 积弊 ”。累积弊病。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
(2).指积久的弊端。宋书·武帝纪中:“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匱。”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庙,蠲减租责,策徵贤良,褒德及先,赏功延嗣,敬宾养老,念旧睦亲,生人之积弊尽除,有国之頽纲必举。”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 清 林则徐 《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此种积弊,实堪痛恨!”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3).谓长期艰危。《后汉书·李固传》:“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
《國語辭典》:蛊敝(蠱敝)  拼音:gǔ bì
积弊。《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杨泰之传》:「以救蛊敝,以新治功。」
《漢語大詞典》:蛊弊(蠱弊)
亦作“ 蛊敝 ”。 事情积久形成的弊病。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蛊者,事有蛊弊而治之也。干父之蛊,迹似相违,意则在於承继其业,成父之美也。”宋史·儒林传四·杨泰之:“总揽威权,无牵於私,无夺於邪説,以救蛊敝,以新治功。” 元 王祯 农书卷四:“凡欲振发而飭其蛊弊,使之率作兴事耳。”
分類:积久弊病
《國語辭典》:罢敝(罷敝)  拼音:pí bì
疲顿困乏。《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前数兴兵,军力罢敝,粮又不继。」也作「疲敝」。
分類:疲劳劳困
《漢語大詞典》:敝赋(敝賦)
对自己军队的谦称。古代按田亩出车徒,故称兵卒、车辆为赋。《左传·襄公八年》:“ 蔡 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寧处,悉索敝赋,以讨于 蔡 。”国语·鲁语下:“我先君 襄公 不敢寧处,使 叔孙豹 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
《漢語大詞典》:残敝(殘敝)
凋零;残破。后汉书·朱儁传:“幼主劫执,忠良残敝。”新五代史·杂传十四·张彦泽:“ 周 奏 彦泽 所为不法者二十六条,并述 涇 人残敝之状。”《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吾今日入 晋 为君,玉食一方,要这些残敝之物何用?”
分類:凋零残破
《漢語大詞典》:蠹敝
亦作“蠧敝”。 见“ 蠹弊 ”。
《漢語大詞典》:蠹弊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漢語大詞典》:敝风(敝風)
败坏的风气。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敝风因循而未振,实效疏阔而罔臻。”
分類:败坏风气
《高级汉语词典》:敝俗  拼音:bì sú
不良风俗;陋俗
《漢語大詞典》:垢敝
亦作“ 垢獘 ”。亦作“ 垢弊 ”。 又脏又破。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冠履垢獘,衣或繿缕,而或不耻焉。”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忽有一人衣服垢弊,行过于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 徐 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
《漢語大詞典》:抏敝
亦作“ 抏獘 ”。亦作“ 抏弊 ”。 疲困;凋敝;衰败。史记·平準书:“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獘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 司马贞 索隐:“抏者,秏也,消秏之名。言百姓贫獘,故行巧抵之法也。”汉书·吾丘寿王传:“及至 周 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彊侵弱,众暴寡,海内抏敝,巧诈并生。”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今欲以敦朴之时,治抏弊之民,是犹迁延而拯溺,揖让而救火也。”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于趣时治世,则粗救抏弊之实。”辽史·耶律曷鲁传:“时民更兵焚剽,日以抏敝。”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停年格:“万事之所以抏弊,百吏之所以废弛,法制之所以頽烂决溃而不之救者,皆资格之失也。”
《漢語大詞典》:敝化
败坏风化。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蔡沉 集传:“敝坏风化,奢侈美丽,万世同一流也。”
分類:败坏风化
《漢語大詞典》:朽敝
见“ 朽弊 ”。
《漢語大詞典》:朽弊
亦作“ 朽敝 ”。 朽坏,朽败。晏子春秋·谏上十九:“衣裘襦袴,朽弊於藏,不胜衣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固自朽弊消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明史·陈新甲传:“ 新甲 以戎备久弛,亲歷塞垣,经前人足跡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頽,弓矢甲仗朽敝状。”清史稿·兵志六:“各省内河水师及沿 江 水师,船多朽敝,值操练之期,虚衍仪式。”
分類: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