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敝庐(敝廬)
破旧的房子。亦作谦辞。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敝庐何必广,取足蔽牀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序》:“予所居先人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
《漢語大詞典》:敝裘
破旧的皮衣。 唐 岑参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刘基 《呼灯》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敝帚
亦作“ 敝箒 ”。
(1).破旧的扫帚。喻无用之物。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静恭卢相》:“只眄高车而激切,空持敝箒以屏营。”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吾子与吾孙,慎勿当敝帚。”
(2).指像对破扫帚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子失学,而敝帚宗社也。”
《國語辭典》:敝屣  拼音:bì xǐ
破旧的鞋子。比喻毫无价值的事物。南朝陈。徐陵〈禅位陈王策〉:「居之如驭朽索,去之如脱敝屣。」也作「敝蹝」、「蔽屣」。
《漢語大詞典》:敝衣
破旧衣服。亦指穿戴破旧。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闻之,为微行,敝衣閒步,见 须贾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丧天真:“予友 刘知县 敬宗 ,一日敝衣草履独行,遇诸涂,予戏曰:‘衣者身之章,毋乃褻乎?’”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漢語大詞典》:敝邑
(1).谦辞。称自己的国家。礼记·檀弓下:“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东,敝邑恐惧。” 胡三省 注:“ 春秋 以来,列国交聘,行人率自称其国曰敝邑。”
(2).犹言偏僻的地方。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吕延济 注:“ 蜀 但知习其敝小都邑,不见上国,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骈字类编》:衣敝
汉书鲍宣傅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道韩诗外傅鲍焦衣敝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 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 盐铁论衣敝而革裁法敝而更制
《漢語大詞典》:敝帷
亦作“ 敝幃 ”。 破旧的帷帐。比喻微贱之物。 宋 王禹偁 《归马华山赋》:“免随棹鞅之人,扬尘紫塞;非有敝帷之费,朽骨清溪。” 宋 苏轼 《别黄州》:“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幃。”参见“ 敝帷不弃 ”。
《漢語大詞典》:敝帷不弃(敝帷不棄)
谓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礼记·檀弓下:“ 仲尼 之畜狗死,使 子贡 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漢語大詞典》:困敝
犹困弊。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天下困敝,至今未復。”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自设州之后,徵发繁重,人日困敝。” 章炳麟 《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漢語大詞典》:颓敝
1.破败。后汉书·儒林传序:“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頽敝,鞠为园蔬。”一本作“穨敝”。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惜故北楼之頽敝,命工飭之。”
2.败坏;衰敝。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 玄 以 魏 末士风頽敝,上疏曰:‘臣闻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於上,清议行於下。’” 邹鲁 《中国同盟会》:“吾见夫人权頽敝者,其民多萎弱。”
《國語辭典》:疲敝  拼音:pí bì
疲劳困乏。《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丞相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也作「疲弊」。
《漢語大詞典》:敝褐
破旧的短衣。指寒素身份。晋书·皇甫谧传:“辞容服之光粲,抱敝褐以终年。”
《国语辞典》:敝笱  拼音:bì gǒu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敝笱,刺文姜也。」或以为文姜嫁于鲁之诗。首章二句为:「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國語辭典》:靡敝  拼音:mǐ bì
离散衰败。《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当此之时,外内骚动,百姓靡敝,行者不还,往者莫反,皆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