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2,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散地
散地
樗散
散帙
星散
香散
散乱
离散
风散
风散
散亡
一散
散仙
散策
散材
《國語辭典》:散地  拼音:sǎn dì
1.閒散的地位。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2.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
分類:闲散官职
《漢語大詞典》:散地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 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 ,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國語辭典》:樗散  拼音:shū sǎn
樗木材质粗松。比喻平庸无用之人,或自谦才能低下。唐。杜牧 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國語辭典》:散帙  拼音:sǎn zhì
打开书帙。唐。杜甫 归来诗:「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乾。」
分類:打开读书
《國語辭典》:星散  拼音:xīng sàn
1.星星散布天空,指深夜的景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月升鸱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
2.四散、分散。《宋史。卷一九○。兵志四》:「殊不知彼犹聚戏,若遇敌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唐。杜荀鹤 乱后逢村叟诗:「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骈字类编》:香散
唐 独孤授 花发上林 影连千户竹,香散万人家。
唐 白居易 阶下莲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唐 刘沧 过铸鼎原 仙界日长青鸟度,御衣香散紫霞飘。
唐 罗隐 姥山 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馀风竹上烟。
《國語辭典》:散乱(散亂)  拼音:sàn luàn
1.散漫凌乱。没有条理规矩。《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2.分散零乱、不整齐。《红楼梦》第六二回:「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國語辭典》:离散(離散)  拼音:lí sàn
分散。《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三国演义》第六○回:「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
《漢語大詞典》:风散(風散)
(1).谓如风消散。《后汉书·刘陶传》:“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 武关 ,北徙 壶谷 ,冰解风散,唯恐在后。”
(2).风教散播。晋书·文苑传·李充:“泽洽而濡,化流风散,比屋同尘而人罔僭乱。”
《漢語大詞典》:风散(風散)
风吹散。 唐 储光羲 《临江亭五咏》之二:“潮生 建业 水,风散 广陵 烟。” 唐 韦应物 《陪王卿郎中游南池》诗:“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
分類:风吹
《漢語大詞典》:散亡
(1).离散逃亡。管子·宙合:“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粮餉莫继,士卒散亡。”
(2).指散亡之众。北齐书·魏兰根传:“ 宝寅 至 雍州 ,收辑散亡,兵威復振。”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收拾散亡,息于海隅。”
(3).散失。史记·儒林列传:“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 宋 苏轼 《郊祀奏议》:“ 秦 燔,经籍散亡。” 鲁迅 《三闲集·〈世界近代短篇小说集〉小引》:“将零星的小品,聚在一本里,可以较不容易于散亡。”
《骈字类编》:一散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元年诸将议上尊号光武不听耿纯进曰天卞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既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如李洞游庐山记登云锦阁西轩望瀑布瀑行青壁间 长虹委蛇下沉邃渊须臾大风暴起泉不得行从旁掣曳欲断还续忽飞旋重轮直入空际回风一散万象冥蒙
又诗我姑酌彼兕觥疏觥是觚觯角散之外别有此器故礼器曰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特牲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一散不言觥之所用是正礼无觥不在五爵之例
又赫如渥赭公言锡爵传祭有畀煇炮翟阍寺者惠下之道见惠不过一散笺云硕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言徒赐其一爵而已不知其贤而进用之散受五升
《漢語大詞典》:散仙
(1).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2).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 王毂 《逢道者神和子》诗:“酒里消閒日,人间作散仙。” 清 黄遵宪 《宫本鸭北索和》诗:“登楼北望方多事,未许偷闲作散仙。”
《漢語大詞典》:散策
拄杖散步。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北风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元 王恽 《西江月·大河凝冰蔽川而下与一二僚友登白楼俯观》词:“散策暂辞鳧吏,倚楼来听渔歌。”
分類:拄杖散步
《漢語大詞典》:散材
无用之木。常比喻不为世所用之人。 唐 施肩吾 《玩手植松》诗:“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 宋 苏轼 《东山浮金堂戏作》诗:“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樗櫟散材,策非韜虎。”参见“ 散木 ”。
分類:无用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