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熙敬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熙敬,广东省高州府信宜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43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敬修,直隶省宣化府保安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21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俱著以部属用,后改任诸城县知县。
郑钟灵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郑钟灵(1855年—1932年),名敬先,字崧生(嵩生),四川省保宁府阆中县人,早年家贫丧父,全赖兄穆先抚养成人,28岁考取秀才。时阆中人王熙震为宜昌知府,以女妻之。钟灵因之得以继续攻读,中光绪十五年己丑恩科四川乡试举人,戊戌科(1898年)进士。历任广西省桂平县知县,后因「要犯」潜逃,被参撤职,光绪三十年回阆中家居。后任锦屏书院山长、保宁府公共学堂监督、保属联立中学校长。晚年曾住火药局街开设私塾,籍以糊口。他对学生关怀备至,每途中相遇,即让在路旁,一一垂询所学,必回答无误时始去,街邻无不赞扬。民国15年重修《阆中县志》时任总纂。卒年77岁。
夏敬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7 【介绍】: 清江西新建人。光绪间署郁林知州,清积案百数十,禁溺女陋习,又教民蚕桑,颇见成效。补百色厅同知,亦有政绩,广西巡抚为之两举循良。官至浔州知府。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柯劭憼,字敬儒,胶州人。光绪己丑进士,官安徽候补道。有《二州山房诗钞》。
维基
柯劭憼,字敬儒,山东胶州人。晚清官员。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即用安徽知县,署贵池县,补太湖县。贵池县自太平天国之乱后,地丁册被恶吏藏匿,滥收赋税,民众苦不堪言。劭憼深知其害,改革弊政,深受人民爱戴。柯劭憼善古今体诗。时与孙葆田并称“儒吏”。《清史稿》有传。柯劭憼为学者柯蘅之子。母李长霞为掖县进士李图之女。弟柯劭忞,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曾为《清史稿》总纂。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侯官人。光绪乙酉举人,官至贵州巡抚。谥敬裕。有《涛园集》。
全台诗
沈瑜庆(1858~1918),字志雨,号爱苍,别号涛园。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二年(1886)以父沈葆桢功恩赏主事,签分刑部。先后会办、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宜昌加抽川盐厘局,上海吴淞清丈工程局。二十七年(1901)补淮海道。历任护理漕督,湖南按察使,顺天府尹,山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贵州、河南布政使等职。宣统三年(1911),调任贵州巡抚。辛亥革命后,贵阳光复,遁迹上海。与陈衍交好,曾出资刊《元诗纪事》。善诗。其诗熟于史事,有感而发,尤以《正阳集》多名篇。另有《涛园集》、《涛园诗集》〖参考:(1)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2)《福建通志列传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195种,卷5。〗。  沈瑜庆光绪初曾来台,〈哀馀皇〉一首痛悼清末海军败坏,以致有割台之役,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宝璐(1858年—1913年),字敬果,号叔毅,又号韧庵,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末官员、学者。陈宝璐为陈宝琛二弟。光绪十六年(1891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刑部主事部属用。,不久引归,专注学术,不复为官。有《艺兰室文存》、《陈刑部杂文》。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词学图录
陈三立(1858-1937) 字伯严,一字敬原,义宁州(今修水县)人。晚清维新名臣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重要代表人物。年少博学,不拘世俗,因深恶"八股文",应乡试不遵八股文体,初选遭弃,后被主考官陈宝琛发现,大加赞赏,从落第卷中抽出选拔为举人。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官职。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邀至杭州,泰戈尔特地到净慈寺拜晤陈三立。1937年芦沟桥事变,曾言"我决不逃难。"平津继陷,日军欲招致三立,不应,侦探日伺其门,三立怒,呼佣持帚驱逐,自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1948年迁葬杭州牌坊山。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奥衍"一派。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有《散原精舍诗》及《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别集》,又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子衡恪为著名画家,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散原精舍诗集·序
伯严诗余读至数过,尝有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之叹。己酉春始欲刊行,又以稿本授余曰:「子其为我择而存之。」余虽亦喜为诗,顾不能为伯严之诗,以为如伯严者,当于古人中求之。伯严乃以余为后世之相知,可以定其文者耶?大抵伯严之作,至辛丑以后,尤有不可一世之概。源虽出于鲁直,而莽苍排奡之意态,卓然大家,未可列之江西社里也。往有钜公与余谈诗,务以清切为主,于当世诗流,每有张茂先我所不解之喻。其说甚正。然余窃疑诗之为道,殆有未能以清切限之者。世事万变,纷扰于外,心绪百态,腾沸于内,宫商不调而不能已于声,吐属不巧而不能已于辞。若是者,吾固知其有乖于清也。思之来也无端,则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者,恶能使之尽合?兴之发也匪定,则倏忽无见、惝恍无闻者,恶能责以有说?若是者,吾固知其不期于切也。并世而有此作,吾安得谓之非真诗也哉?噫嘻!微伯严,孰足以语此?宣统元年五月,郑孝胥。
散原诗集·序
处乱世而有重名,则其言论予夺,将为天下视听之所系。昔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无尺寸之柄,彼乱臣贼子何惧于孔子?亦惧其名而已。今之天下,是乱臣贼子而非孔子之天下也。为孔子之徒者,其将以廋词自晦,置天下之是非而不顾欤?抑将体《春秋》之微旨,以天下之是非自任欤?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亡,《》亡而后《春秋》作。盖《》之义婉而《春秋》之义严,此难于强通者也。散原使余删其诗,余谓散原:「既有重名于天下,七十老翁,何所畏惧?岂能以山川风月之辞与后生小子争轻重哉?」使天下议散原之诗非诗而类于《春秋》,乃余之所乐闻也。郑孝胥书,壬戌八月。
庐山志历代诗存·陈三立识语
有清三百年来,诗坛作者踵起,类多趣于神理声调,不敢少越新城、秀水、瓯北、樊榭诸子之绳武。及至同光间,遵义郑子尹、独山莫子偲、长洲江韬叔辈出,始稍稍矫其趣。至先生而益皎明昌大,天下靡然向风,称为陈郑(孝胥)体。然世尚多以先生之诗瓣香其乡先辈山谷,为江西派中宗匠。及至先生之集出,方晓然如郑君序先生之诗,所谓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不仅隶于江西社里也。先生之文,金石铭志,早已光烛四裔,其不拘拘于桐城,亦正如其诗之不可囿于双井也。承学之士,自能辨之。际兹世风板荡,俗学浇漓,幸硕果仅存,皤然一老,为群流仰止,不独为吾乡耆献之光,其高躅灵襟,亦镇自与名山同垂不朽也。壬申季冬,南丰吴宗慈附识。
跋义宁师手写诗册·袁思亮
右义宁师为茶陵谭瓶斋丈难寓所为古今体诗二十馀首,岁在丁卯,自杭迁沪之明年也。师用诗古文辞主东南坛坫者几三十年,独未尝致力于书,而持缣楮求索者无不应。尝为人写小文,其人即据以入石,以拓本遗师,师持示思亮曰:「吾书乃寿贞珉,不亦可以诧今之知书家者耶?」然成巨帙如此者,亦不一二觏也。当是时,师卜居塘山路,与丈宅密迩,思亮数相从两家饮啖语笑,往往移日。自师去沪,斯乐不可复得。今师已前归道山,一时同游诸耆宿,无复存者,丈宅亦熸于兵,十馀年间,死丧离乱之迹遂已如此,可嘅也夫! 散原诗集录入:顾青翎
附录·黄遵宪题识
唐宋以来,一切名士才人之集所作之语,此集扫除不少。然尚当自辟境界,自撑门户,以我之力量,洗人之尘腐。古今诗人,工部最善变格,昌黎最工造语,故知诗至今日,不变不创,不足与彼二子者并驾而齐驱。义理无穷,探索靡尽,公有此才识,再勉力为之,遵宪当率后世文人百拜敬谢也。四月望日,醉中宪又识。 凡知友往还见于诗题者,尝欲自定一例: 不称辈行。唐人最重氏族,以此自诩,人亦附和之。今则父子不相及,兄弟各异籍者有之矣。 不必称官。唐之诗人多有官职,(《高适传》所谓「诗人之达者,惟适一人」,语不可解。如张九龄、张说皆丞相,白居易、元稹皆尚书,韩愈亦侍郎,何云不达也?)文酒酬酢,多属宦游;今则诗人不必官,官人不知诗,两不相涉矣。鄙意不如称名,或用通称之字而注名于下,屡见不一见者名、字不必拘。宴集人多,不必明为何人。题图诗何能盎删?其人其事于图于诗有关系者存之,否则删之可也。质之伯严先生,以谓何如?不得已而称官,以古官易今制,固不当。然当曰侍郎、尚书,不当曰吏部、户部;当曰员外、主事、编修、检讨,不当曰翰林某部也。外官如总督、巡检,出身如进士、举人,均当直书。惟有一二难事:一为候补道、(吾意实官如兵备、督粮、巡盐,均可直书。)候补知府,(实官知府,亦可直称或系以地。)一为廪膳生员、附学生员。生员犹可,候补甚难。辞穷则变,或以此种借用观察。秀才,未为不可。易苏州府为姑苏,固滋淡笑矣,然观察、秀才既为今日通称,似亦无害。盖措辞不当之咎,举世当之,于我无与也。 伯严以为然否? 乙未四月望日,遵宪妄书。
寓无竟室悼亡草·自记
悼亡而有辞,以宣典悲也。然则亦宣其悲而止尔,奚有于辞乎。昔者庄生之妻死,庄生鼓盆而歌,论者达之。夫庄生之歌,庄生之悲也。庄土之悲之结而不解,而宣之于辞也,何达之有焉?余之为悼亡辞,先后若干篇,集而存之,以遗夫戚友之稔余悲者。凡以宣其悲,且广之于无穷,而非区区传其辞而然也。光绪七年辛巳春二月,义宁陈三立伯严自记于河北分守道厅事。
何敬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何敬钊,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0—1909 【介绍】: 清安徽泗州人,字莲府。少时为厘局小吏,艰苦力学。光绪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补直隶通永道,擢按察使,迁江西布政使,复调直隶。三十一年,署山东巡抚,严河工赏罚,山东以是数年无河患。德军违约,久屯不去。士骧与德官交涉,驻路德军始撤。三十三年,代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切无所改变。尝奏请兴复海军,蠲免徭役。卒于官。谥文敬。
维基
杨士骧(1860年8月13日—1909年6月28日),字萍石,号莲府。安徽泗州人,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阳县更楼东街。清末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原籍安徽泗州(今泗县)。其祖杨殿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漕运总督,咸丰三年(1853年)卸任后,于淮安南门更楼东购置一宅院(今袜厂),遂定居淮安。其父杨鸿弼,“婴末疾不仕”,幼年即有残疾,把一生的精力均用在培养子女上,“生子八人,其五登甲乙科”。
陈敬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敬修,山东省沂州府郯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3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郑文钦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郑文钦(1861年—?),字瑞亭,号敬轩,盛京汉军正红旗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五年己卯科,顺天乡试中举,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8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分发户部,任户部广东司主政,校对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屠寄,初名庾,字敬山,武进人。光绪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淳安知县。有《结一宦诗略》。
杨敬远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敬远,河南省光州直隶州商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49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敬修(1864年—1936年),字菊农,河南光州(1913年改为潢川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吴敬修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由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学政。次年由汪贻书取代。中华民国成立后,吴敬修曾任平政院评事、肃政厅肃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