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乌程人,字季迪,号敬舆。顺治六年进士。授山西稷山知县,豪横蠹役,一时屏迹。寻擢工科给事中。有《还竹轩集》、《秋蛩吟》。
维基
姚延启,字季迪,号敬舆,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同进士出身。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以监生中式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与弟姚延著同登己丑科进士。顺治十三年(1656年)任工科给事中。顺治十四年(1657年)任户科右给事中。顺治十五年(1658年)任户科左给事中。次年改工科都给事中。

人物简介

简介
李㴭(1623年—1658年),字用涵,号松溪,封麟坪大君。他是朝鲜仁祖第三子,过继给光海君时死难的伯父绫昌大君李佺为嗣。谥号忠敬,有诗文集《松溪集》传世。朝鲜高宗是其八世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4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扬古利孙,父名塔瞻。顺治八年,领侍卫内大臣。十七年,授定西将军,赴云南,会吴三桂军入缅甸擒南明弘光帝。次年十二月,缅人交出弘光帝等。还京后加太保兼太子太保。卒谥敬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六合人,字圣一,号退庵。顺治四年进士,授行人,擢监察御史,巡按湖广,有惠政,累迁至刑部侍郎。治学以白沙、定山为宗。工诗文。有《退庵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李敬,字圣一,号退庵,六合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刑部侍郎。
清诗别裁集
字圣一,江南六合人。顺治丁亥进士,官刑部侍郎。
维基
李敬,字退庵,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清朝官、进士出身。顺治四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顺治八年,任广西道试监察御史、湖广湖南巡按御史。顺治十二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掌京畿道监察御史。顺治十五年,任太仆寺少卿,后协理兵部督捕侍郎。顺治十六年,任右通政、左通政。顺治十七年,任宗人府府丞、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
王敬公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敬公(1632年8月2日—?年),号尔成,山东商河县人,顺治八年辛卯科山东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科易经房中式第203名,殿试三甲112名进士,兵部观政,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顺天同考官,同年授四川屏山县知县。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坡平人。字子敬。号德浦。

人物简介

维基
胡简敬(1631年—1695年),字又弓,江南淮安府沭阳县人。顺治八年(1651年)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子监司业、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十二年,与沭阳知县张奇抱合力重修《沭阳县志》,历时10个月县志杀青。康熙二十九年因故被革职治罪,发配河南汝阳。胡简敬勤于笔耕,诗文俱佳,著作有《二十一史通论》《太极图说》《朱陆异同赋》《题覆赎鑀疏》《南征纪盛诗》《长白山赋》等6种,另有大量诗词散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3—1692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敬可,号藟谷,又号泠然子。以明亡,弃科举。精求致知格物之学。有《春秋地名考略》、《徐氏四易》、《易论》、《庄子注》、《藟谷集》。
槜李诗系·卷二十八
善,字敬可,秀水诸生必达孙。诗律严整,有藟谷遗藁。
秦敬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秦敬传,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市区)人,同进士出身。康熙三年(1664年),登甲辰科进士,授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1709 【介绍】: 清湖北孝感人,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愚斋。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检讨,迁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康熙初,以直言为鳌拜所嫉。鳌拜败后,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为经筵讲官,深受器重。超授武英殿大学士,旋以故罢官,后又再起为东阁大学士。四十二年,以年老解机务。四十五年去官。卒谥文端。生平潜心理学,有《闲道录》、《经义斋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熊赐履,字敬修,又字青岳,号愚斋,孝感人。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谥文端。有《澡修堂集》。
维基
熊赐履(1637年1月28日—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北孝感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理学名家、官员,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以康熙帝老师的名义,曾经拉拢过顾炎武,有书简往来。孝感熊氏为望族。父熊祚延是明末生员,曾组织团练,不屈而死。张献忠入湖广时,熊赐履家中数十口被杀,熊赐履随母活命。顺治丁酉科二名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会试七名,熊赐履中式三甲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任国子监司业、弘文院侍读,康熙七年(1668年)官秘书院侍读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内阁票拟嚼签案回籍,后寓居江宁府(今南京)清凉台,在家闲居十余年,与毕嘉密切来往。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召任礼部尚书。时人谓“以王佐之才,为圣天子辅,启心沃心,兴起鸿业,天下莫不想望其风采。”熊赐履师宗程朱理学,提倡“非《六经》、《语》、《孟》之书不得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得讲。”抨击王守仁之“心学”,认为“阳明之于圣学,只是胡说乱道而已。”。康熙帝曾说:“许三礼、汤斌、李光地俱言王守仁道学,熊赐履惟宗朱熹,伊等学问不同”。熊赐履曾攻击李光地“不识一字,皆剽窃他人议论”。而李光地则说熊赐履“不讲学问,但以明末门户人语说过”。康熙帝对汉臣之间互相倾轧不满,说:“许三礼参徐乾学荐举熊赐履,往者皆言熊赐履不好,今见朕起用熊,又言熊赐履好……熊赐履所作《日讲四书解义》甚佳,汤斌又谓不然。以此观之,汉人行径殊为可耻。”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熊赐履多次请求解任。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再上疏请求离任,帝许其以原官解任,但仍令食俸。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称其“于八月二十八日未时病故”。两江总督噶礼前往吊唁,“见其家穷,故以奴才盘川银与之,以资丧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追怀故人,称:“每念旧劳,不忘于心”。熊赐履有子三人,熊志伊、熊志契、熊志夔。熊赐履逝世多年后,康熙帝曾让苏州织造李煦查看上元县熊家情形,并派人照顾。当时,四十一岁的长子熊志伊“言语颠倒,悲喜不常,所患痰病未愈”。年仅九岁的次子熊志契、八岁的三子熊志夔随生母龚氏生活,与兄长熊志伊分居。李煦“至江宁织造衙门宣示谕旨,着曹頫照看熊赐履之子”。著有《经义斋集》、《学统》、《闲道录》,《学规》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7—1670 【介绍】: 清太宗六子,世祖弟,号霓庵,又号敬一主人。封辅国公,进镇国公。性淡泊,好读书,弹琴赋诗,工画。山水仿倪瓒小景,笔意淡远。有《恭寿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
镇国公高塞,号敬一,太宗第六子。谥悫厚。有《恭寿堂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又洪中,字惟敬,黔普安赵氏子。避乱游滇,入腾越依大藏祝发,亦严持《法华》,生死为念。居数载,忽行脚至钟灵,诛茅构庵,晨夕提究。一日,闻磐声大悟,乃曰:“始知今日,通身是佛,不假修持。”渐感檀施,成大法场。康熙戊申夏,微疾,召众付授,端坐而化,阇维有异香。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姚士堂,字仲若,号敬斋,桐城人,康熙己酉举人,官内阁中书,著《云怡阁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棩(1641年—1674年),即朝鲜显宗,字景直,朝鲜王朝第18任君主(1659年—1674年在位)。李棩生于清朝盛京(今中国沈阳),是朝鲜孝宗李淏与仁宣王后张氏的嫡长子。在朝鲜仁祖立孝宗为王世子后,李棩成为王世孙,孝宗即位后,立李棩为王世子。顺治十六年(1659年)继承王位。任内党争渐起,围绕慈懿大王大妃赵氏(庄烈王后)为孝宗和仁宣王后服丧的问题,先后发生了“己亥礼讼”和“甲寅礼讼”,其最终结果是南人党取代西人党执掌政权。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显宗,谥号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清朝赐谥“庄恪”),葬于崇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1712 【介绍】: 清山西泽州人,初名敬,字子端,一字说岩,号午亭。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累官吏部侍郎,兼管户部钱法,疏请钱币改重为轻,以杜私铸之风。历充三朝《圣训》、《一统志》、《明史》等馆总裁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所作古文,为汪琬所赏,诗亦为王士禛所奇。谥文贞。有《尊闻阁集》,晚年手定为《午亭文编》。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人。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贞。有《尊闻堂集》。
沧海遗珠
陈廷敬(1640-1712)原名敬,字子端,号悦岩。山西泽州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贞。著有《午亭诗评》《午亭文编》《杜律诗话》等。
词学图录
陈廷敬(1639-1712) 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初名敬,因同科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加"廷"字。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曾任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
清诗别裁集
字子端,山西泽州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午亭文编》。○泽州居馆阁,典文章,经画论思密勿之地几四十年,故其吐辞可上追燕、许。兹特取其典质朴茂者,著于卷中。
黄鹤楼志·人物篇
陈廷敬(1638—1712) 清代官员、学者、诗人。字子端,初名敬,号说(一作悦)岩,晚号午亭。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字典》总修官、工户刑吏诸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卒谥文贞。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是清代“台阁”诗人代表,有《午亭文编》,主持编纂《大清一统志》《御选唐诗》《钦定词谱》等。曾作七古长诗《黄鹤楼歌送魏使君》,论者称之为抒发友情的力作。
维基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山西泽州直隶州(今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主编。卒谥文贞。陈廷敬原名陈敬,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生于山西泽州直隶州皇城村。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戊戌科进士,选庶吉士,因与庶常馆翰林院通州陈敬(顺治官员)重名,故顺治帝赐“廷”字,改名廷敬。康熙帝即位,陈廷敬深得赏识。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七月丙寅,与叶方蔼一起入直南书房。累迁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管户部钱法,将制钱含铜量减低,以免制钱被大量镕铸取铜,九月,晋升左都御史,仍兼管户部钱法。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迁工部尚书,与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任总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前湖广巡抚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获罪。陈廷敬为其儿女亲家,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谢罪原官解任,但每四日仍须进内廷侍候康熙读书,可见康熙非常喜欢陈廷敬侍读。两年后重新起用为左都御史。1691年,任会试正考官、刑部尚书。1692年,父卒,回乡守制两年后,授户部尚书。1699年,转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值经筵。1705年,扈从康熙南巡。1707年,再扈从康熙南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以耳病乞休,获允。次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卒,李光地患病未愈,陈廷敬又应诏入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剧,四月去世。康熙帝亲作挽诗哀悼,谥文贞。《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