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卷臣,一作兖臣。以承议郎通判剑州。民间乏食,亲行山谷,随时措置,皆有条理。守临邛、广汉,有能名。后以谤黜。有《原隶》、《临邛志》、《石林燕语考异》。
全宋诗
宇文绍奕,字卷臣,成都双流(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四)。曾为吏部郎,晚知临邛、广汉,以谤绌,卒于家。有《临邛志》二十卷、补遗十卷(《宋史·艺文志》卷三)及《原隶》等,已佚。事见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八《跋原隶》。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三九二
宇文绍奕,字卷臣,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时中从孙。知资州,淳熙元年三月因受劾罢吏部郎中,晚年知临邛、汉州。淳熙六年因言者劾罢官,永不得与监司知州军差遣。遂卒于家。著有《石林燕语考异》十卷(存)、《临邛志》二十卷、《遗补》十卷。知资州时刻《原隶》书。见《跋原隶》(《渭南文集》卷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七二之二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
《漢語大詞典》:文卷
(1).为应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 宋 王谠 唐语林·自新:“后 太真 为礼部侍郎, 谊 应举, 太真 览其文卷於 包侍郎 佶 之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元戎 ﹞命召之入,见其人质清秀,復览其文卷,深器重之。”
(2).泛指文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 杨 以答 孟简 书为答 大颠 书,又改‘死款’二字为‘死案’二字,不知前人文卷,亦曾否审详耶?”
(3).公文案卷。《全元散曲·小令·红锦袍》:“那老子 彭泽县 懒坐衙,倦将文卷押。”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有查勘一事而十数年不完者,文卷委积,多致沉埋。”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休衙,恰纔得退食僉文卷,又听説有客来投见。”
《國語辭典》:公案  拼音:gōng àn
1.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乾净,大人敢待来也。」也作「书案」。
2.人事争执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
3.宋人话本分类之一。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4.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漢語大詞典》:一宗
(1).一个宗族。亦谓同族,同姓。汉书·吴王刘濞传:“天下一宗,死 长安 即葬 长安 ,何必来葬!” 颜师古 注:“犹言同姓共为一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 陆凯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新唐书·宗室传赞:“建国利一宗,列郡利百姓。”
(2).表数量。一桩;一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浹 ( 何浹 )索纸万幅以答款,府司以数百幅给之,乃一纸书一宗。”红楼梦第八八回:“头一宗,他当家没有空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你一宗,他一宗,从晌午说到太阳落。”
(3).表数量。文卷一夹或一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何文卷?”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凡事有始终期限曰一成,或曰一终。今公牘转作一宗,通俗转作一桩,皆终字也。”
(4).表数量。一批。《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吕蒙 箭尽,正慌间,忽对 江 一宗船到。”
(5).表数量。一片,一块。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圩里那一宗田,你替我卖给那人罢了。”
《漢語大詞典》:程试(程試)
(1).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其间有强壮者,稍加劝募,给之弓弩,教以习射,时命程试,利以赏激。”金史·选举志一:“ 贞元 元年,定贡举程试条理格法。”
(2).程试之文卷。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郭侍郎 尝寳惜法书一卷,每随身携往。初应举,就杂文试,写毕夜色犹早,以纸缄裹置於篋中。及纳试而误纳所寳书帖。却归铺,於烛笼下取书帖观览,则程试宛在篋中。遽惊嗟,计无所出。来往於棘围门外,见一老吏,询其事,具以实告,吏曰:某能换之……逡巡賫程试入,而易书帖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教授 孙勰 亦 赣 人,异时读诸生程试,意不满,輒曰:‘吾 江西 人属文不尔。’诸生初未諭,及是,持公所试文,矜语诸生曰:‘吾 江西 人之文也。’乃皆大服。”
《漢語大詞典》:元作
考列第一名的文卷。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老先生的元作,敝省的人,个个都揣摩烂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气量洪大,允称元作,这回一定恭喜的了!”
《漢語大詞典》:贽卷(贄卷)
进见的文卷。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三:“ 丁文简公 度 尝言:‘举进士时,以知制誥为贄卷。’”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八和林卿韵》词:“窜涂贄卷,取怨奇章。”
分類:进见文卷
《漢語大詞典》:房荐(房薦)
科举考试房官所推荐之文卷。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先生专其事,自房荐搜取其遗者。同考官至声詈,先生不为动。”参见“ 房考 ”。
《國語辭典》:房考  拼音:fáng kǎo
科举时代乡会试时分房阅卷的同考官。《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房考:即同考官也。例派十八员,各居一房,分卷评阅,故有此称。」也称为「房官」。
《國語辭典》:蓝单(藍單)  拼音:lán dān
蓝榜。乡试有三场,考生答卷如不合程式或污损,即被取消一场入场的资格,宣布这种处分的榜单用蓝笔书写,故称为「蓝单」。《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过了二十多天,贡院前蓝单取进墨浆去,知道就要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