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文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岩第一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祖庭事苑五曰:「传法诸祖,初以三藏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为禅,斯实吾门之哑羊尔。且万法纷然,何止文字不立者哉!殊不知道犹通也,岂拘执于一隅?故即文字文字不可得,文字既尔馀法亦然,所以为见性成佛也,岂待遣而后已!」释门正统三曰:「禅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岭,来于此土。初无不立文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术语)禅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岩第一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祖庭事苑五曰:「传法诸祖,初以三藏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为禅,斯实吾门之哑羊尔。且万法纷然,何止文字不立者哉!殊不知道犹通也,岂拘执于一隅?故即文字文字不可得,文字既尔馀法亦然,所以为见性成佛也,岂待遣而后已!」释门正统三曰:「禅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岭,来于此土。初无不立文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文字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诠表义理之具也。实相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诠实相,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相。」
(杂名)诠表义理之具也。实相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诠实相,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相。」
文字人
【佛学大辞典】
(杂语)暗禅者之对。谓拘泥文字上所现之学问,而闲却实践的方面之修业者。
(杂语)暗禅者之对。谓拘泥文字上所现之学问,而闲却实践的方面之修业者。
文字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称。止观五曰:「非闇證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
(术语)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称。止观五曰:「非闇證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
文字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文字能诠般若之法,又文字之性空寂而本来解脱,故为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
【三藏法数】
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文字能诠般若之法,又文字之性空寂而本来解脱,故为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
【三藏法数】
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石门文字禅
【佛学大辞典】
(书名)洪觉范居石门,其文集曰石门文字禅。行于世。
(书名)洪觉范居石门,其文集曰石门文字禅。行于世。
闲文字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不要之文字。六祖坛经曰:「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
(杂语)不要之文字。六祖坛经曰:「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
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唐地婆诃罗译。与无字宝箧经同本而稍异。
(经名)具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唐地婆诃罗译。与无字宝箧经同本而稍异。
文字因缘
【俗语佛源】
作为本体的「实相」,是没有文字的。然而,不凭藉文字,便无以诠释「实相」。比如说,花草不等于春天;而没有花草,也就感觉不到春天了。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并不是摒弃一切文字,而是不执著文字,要因文字而悟「实相」。通过读经、印经、作文、写字等同佛法结下善缘,均可称为「文字因缘「。《居土传》卷十九记载,白居易曾说:「愿以文字因缘,回向实地。希于来世,赞叹佛乘,劝转法轮。」后因以称诗文等往来而结下的缘分、友谊。如清·冯桂芬《皖水迎师记》:「越三年,谒公金陵,犹纵言及之曰:『厥后东南事,不出君一书。』亦一段文字缘也。」(李明权)
作为本体的「实相」,是没有文字的。然而,不凭藉文字,便无以诠释「实相」。比如说,花草不等于春天;而没有花草,也就感觉不到春天了。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并不是摒弃一切文字,而是不执著文字,要因文字而悟「实相」。通过读经、印经、作文、写字等同佛法结下善缘,均可称为「文字因缘「。《居土传》卷十九记载,白居易曾说:「愿以文字因缘,回向实地。希于来世,赞叹佛乘,劝转法轮。」后因以称诗文等往来而结下的缘分、友谊。如清·冯桂芬《皖水迎师记》:「越三年,谒公金陵,犹纵言及之曰:『厥后东南事,不出君一书。』亦一段文字缘也。」(李明权)
文字之义不可尽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说经教妙义,横亘十方,竖彻三际,大无不周,细无所遗,是以小根浅智之人,不能窥其奥妙。故云文字之义不可尽。(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谓如来所说经教妙义,横亘十方,竖彻三际,大无不周,细无所遗,是以小根浅智之人,不能窥其奥妙。故云文字之义不可尽。(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