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文殊问病
 
方丈维摩
 
毗耶城
 
病摩诘

相关人物
菩萨维摩诘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典故
似维摩
 
问疾来方丈
 
问维摩
 
多病维摩
 
摩诘病
 
摩诘身
 
文殊一问
 
文殊问疾
 
病依居士室
 
病维摩
 
病著维摩
 
示疾维摩
 
示病维摩
 
维摩多病
 
维摩无疾
   
维摩示病
 
卧疾致文殊

相关人物
菩萨维摩诘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方便品〉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馀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慇勤致问无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
《漢語大詞典》:文殊
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高级汉语词典》:文殊院  拼音:wén shū yuàn
寺庙名
《分类字锦》:文殊能服
夏言 狮子诗 却羡文殊能服尔,稳骑驾驭下天京。
分类:师子
《国语辞典》:文殊师利(文殊师利)  拼音:wén shū shī lì
佛教菩萨名。简称为「文殊」。菩萨智慧的代表。梵语mañjuśirī的音译。在中国,他和观音、地藏、普贤并称四大菩萨。中国佛教徒相传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其外形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的童子形。也作「曼殊室利」、「妙吉祥」。
《分类字锦》:浅文殊眉(浅文殊眉)
清异录范阳凤池院尼童子年未二十秾艳明俊颇通宾㳺创作新眉轻纤不类时俗人以其佛弟子谓之浅文殊眉
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毛
指佛教所谓 文殊世尊 所乘的金毛狮子。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 宋 苏轼 《重请戒长老住石塔疏》:“大士未曾説法,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 金 李遹 《狮子峰》诗:“云开正使金毛现,子细看来是石头。”
《国语辞典》:花教  拼音:huā jiào
西藏佛教宗派萨迦派的俗称。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红、白、黑三色分别象徵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故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三大士
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 观音菩萨 、 文殊菩萨 、 普贤菩萨 为三大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其后垒石为三山,以奉西方三大士,盖像 普陀 、 清凉 、 峨眉 ,凡佔地四顷有奇。”
《漢語大詞典》:迎客松
黄山 名松。在 黄山 南部 玉屏楼 东, 文殊洞 顶。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为 黄山 十大名松之冠。一枝长丫低垂 文殊洞 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来客,故名。现常绘成图画,悬挂出入处以示欢迎客人。
《漢語大詞典》:五十三参(五十三參)
佛教传说, 善财童子 受 文殊菩萨 指点,南行五十三处,参访名师,听受佛法,终成正果。见《华严经·入法界品》。 元 汤式 《嘲妓名佛奴》曲:“苫倈呵四十八愿叮嚀咒誓,巴鏝呵五十三参容颜变改。”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这壁厢是什么菩萨?这是五十三参形容改。”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吉羊解脱 文殊童 ,著我五十三参中。”
《漢語大詞典》:维摩疾(維摩疾)
见“ 维摩病 ”。
《漢語大詞典》:维摩病(維摩病)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 宋 苏轼 《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 维摩疾 ”。 清 周亮工 《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漢語大詞典》:维摩病(維摩病)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 宋 苏轼 《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 维摩疾 ”。 清 周亮工 《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一字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以齿或体哩呬淫一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也。三摩耶形,为于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为一髻。故又称一髻文殊。以此菩萨为本尊而修法,其法名一字文殊之法。祈产生虚疾等者修之。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谓「此咒能灭一切恶邪魍魉,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也。」又谓「若有女人产难时,取阿吒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诵之七遍,和以无虫水摩之,涂于产女之脐中,儿即易生。或诸男子中箭之所,镞入筋骨,拔之不出,则以十年酥三两,咒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则箭镞即出。」
一髻文殊
【佛学大辞典】
(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参见: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尊形如五髻文殊。头上唯有一髻,戴宝冠。三昧耶形为宝珠,以师里为种子。是求富德而修之者。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二字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