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绣囊(繡囊)
(1).绣花的袋子。 唐 陆龟蒙 《邺宫词》之一:“ 魏武 平生不好香,枫胶蕙炷洁宫房。可知遗令非前事,却有餘薰在绣囊。”
(2).比喻博学而文词丰富者。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武陵记》曰: 后汉 马融 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漢語大詞典》:珠流
如珠之流转自如。喻文词流利。晋书·陆机传论:“千条析理,则电坼霜开;一绪连文,则珠流璧合。” 清 钮琇 觚賸·熊廷弼:“先生文章霞焕,才辩珠流,天下之士,莫不延颈企踵,愿言覯止。”
《國語辭典》:浮文  拼音:fú wén
外表华丽内容空泛的文章。《晋书。卷七九。谢安传》:「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漢語大詞典》:训义(訓義)
解释文词的意义。 南朝 梁 沈约 《答陆厥问声韵书》:“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於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 宋 叶适 《黄文叔〈诗说〉序》:“况执 秦 汉 之残书,而徒以训义相宗者乎?” 清 陈澧 《与周孟贻书》:“其吟‘六艺’若何?则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也。”
《國語辭典》:变文(變文)  拼音:biàn wén
唐代兴起的一种讲唱文学。变文文体是由散文及韵文交替组成,以铺叙佛经义旨为主。内容为演绎佛经故事(如目莲变文、维摩结经讲经文)及历史、民间故事(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是研究中国讲唱文学的重要材料。
《漢語大詞典》:芳词(芳詞)
(1).优美的文词。 明 何景明 《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2).对闺房书简的美称。 明 杨珽《龙膏记·传情》:“拂花笺青闺写怨,寄芳词黄雀传言。”
《國語辭典》:奇俊  拼音:qí jùn
有杰出才识的人。《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于是超擢奇俊,厚赏诸儒。」
《國語辭典》:镂刻(鏤刻)  拼音:lòu kè
雕刻。如:「他仅凭著那一双巧手,就能在一颗小果核上镂刻出各式各样的精致图案。」
《漢語大詞典》:铿訇(鏗訇)
(1).形容声音洪亮。 宋 司马光 《迂书·言戒》:“夫鐘鼓叩之然后鸣,鏗訇鏜鞳,人不以为异也。”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而崖簷之泉,鏗訇击越,如闻风涛之声。”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左氏书事:“ 晋厉公 絶 秦 ,数其五罪,书词鏗訇,极文章鼓吹之妙。”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玉田 崇四家词,黜 柳 ( 柳永 )以进 史 ( 史达祖 ),盖以 梅溪 声韵鏗訇,幽约可讽,独于律未精细。”
《漢語大詞典》:宝唾(寶唾)
(1).指美人的咳唾与哭泣。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堕犹鎗。” 明 张綎 《香奁》诗:“锦鳞青羽书难觅,宝唾珠啼迹未乾。”
(2).对人的谈吐和文词的赞辞。 宋 黄庭坚 《被褐怀珠玉》诗:“宝唾归清简,晴虹贯夜窗。” 元 吴莱 《王滹南太山石屋》诗:“青云飞遐心,白羽洒宝唾。”参见“ 欬唾成珠 ”。
《國語辭典》:欬唾成珠  拼音:ké tuò chéng zhū
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宋。蔡戡 祭胡端约文:「温润秀美,规摹钟张。欬唾成珠,万口脍炙。」也作「咳唾成珠」。
《國語辭典》:词调(詞調)  拼音:cí diào
填词用的牌调。
《漢語大詞典》:鸿词(鴻詞)
(1).雄伟的文词。 宋 王禹偁 《宋湜挽词》:“柩前言顾命,笔下定鸿词。”
(2).“博学鸿词科”的省称。 清 全祖望 《湖语》:“堂堂深寧,正学是宗,薈萃鸿词,比轡三 洪 。”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清 ﹞又復设乡会之科,创鸿词之举。”
分類:雄伟文词
《國語辭典》:哀艳(哀豔)  拼音:āi yàn
1.文词悱恻绮丽。唐。柳冕 与徐给事论文书:「自屈宋已降,为文者本于哀艳,务于恢诞,亡于比兴,失古义矣。」
2.哀婉凄艳的情思。清。沈起凤《谐铎。卷四。南部》:「如金德辉之寻梦、孙柏龄之别祠,彷佛江采蘋楼东独步,冷淡处别饶一种哀艳。」
《漢語大詞典》:艳体(豔體)
指文词华美的诗歌。多指情诗。 元 张宇 《采莲》诗:“隔岸谁家贵公子,调笑新词歌艳体。”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 曹海园 ﹞十四岁工艳体。”
《國語辭典》:词律(詞律)  拼音:cí lǜ
文词的格律。唐。李峤〈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枚藻清词律,邹谈耀辩锋。」唐。常衮〈授崔伦尚书左丞制〉:「况躬服谟训,畅于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