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涩僻(澀僻)
亦作“澁僻”。 (文词)生涩冷僻。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质而不俚,是诗家难事……至 白乐天 令老嫗解之,遂失之浅俗。其意岂不以 李义山 辈为澁僻而反之?”
《国语辞典》:香奁集(香奁集)  拼音:xiāng lián jí
书名。唐韩偓诗集名。文词绮丽,为后世香奁体诗之滥觞。惟据《全唐诗话》,此书本为和凝著,凝贵显后,嫁名韩偓。
《国语辞典》:涯词(涯词)  拼音:yá cí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其文词典雅,内容与说话相似。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唱涯词》:「唱涯词,只引子弟;听淘真,尽是村人。」也作「崖词」。
《漢語大詞典》:不落道
谓不旁越他道。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众音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按,后亦谓文词错杂失次为不落道。见 清 翟灏 通俗编·文学
《漢語大詞典》:粗刺
(1).植物茎、叶上的针刺。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一经器物内,永掛麤刺痕。”
(2).指文词的粗放刺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此词虽麤刺,而局段高。”
《漢語大詞典》:胤辞(胤辭)
就原作加以引申的文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序者次事,引者胤辞。”
分類:原作文词
《漢語大詞典》:珠零锦粲(珠零錦粲)
谓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语本《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诸生﹞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竚收秋实春华之用。”
《國語辭典》:珠圆玉润(珠圓玉潤)  拼音:zhū yuán yù rùn
像珠子一般浑圆,像玉石一般温润。语本唐。张文琮 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后用以比喻文词圆熟或歌声圆润。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姜夔词》:「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也作「玉润珠圆」。
《国语辞典》:屠毒笔墨(屠毒笔墨)  拼音:tú dú bǐ mò
攻击他人,使人身败名裂的文词。如:「屠毒笔墨,是劣迹昭彰的恶人所为。」
《漢語大詞典》:蛙鸣鸱叫(蛙鳴鴟叫)
青蛙鸣,鸱鸟叫。比喻浅陋拙劣的文词。 韩愈 《平淮西碑》 清 储欣 评:“ 段文昌 以駢四儷六蛙鸣鴟叫之音,易钧天之奏,真不识人间有廉耻事。”
《國語辭典》:托之空言(託之空言)  拼音:tuō zhī kōng yán
空有言论而不能见诸行事。
《国语辞典》:坦缓(坦缓)  拼音:tǎn huǎn
1.地势平坦,坡度较小。如:「他在山里买了一块土地,并在坡度坦缓之处盖了小木屋,预备退休后居住。」
2.指文词平顺缓和。清。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卷三:「是以〈禹誓〉、〈甘誓〉尚自坦缓,至商周加之以桀纵之气。」
《国语辞典》:龟鹤同春(龟鹤同春)  拼音:guī hè tóng chūn
祝颂长寿的文词。也作「龟鹤遐龄」、「龟鹤之寿」。
《国语辞典》:理不胜辞(理不胜辞)  拼音:lǐ bù shēng cí
文章的说理不够畅达,无法胜过所使用的文词。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然覆取精意,理不胜辞,故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诚哉是言也!」
《国语辞典》:张大其词(张大其词)  拼音:zhāng dà qí cí
誇大文词。《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也作「张大其事」。
分类:大文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