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9,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临文
文意
雕刻
句子
繁文
艳说
纡徐
圣藻
文饰
辞意
微文
挽歌
词意
辞令
藻翰
《國語辭典》:临文(臨文)  拼音:lín wén
写作的时候。如:「临文须注意段落分明及起承转合。」
《國語辭典》:临文不讳(臨文不諱)  拼音:lín wén bù huì
古时对君主、尊长示敬而有避讳,但写作时为避免影响文义,故不加避讳。《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李长吉》:「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翩翩戏蝶过闲慢。……介甫刊作闲字,岂非临文不讳之义乎。」
《漢語大詞典》:文意
文辞的意义;文章的意境。《汉书·王莽传下》:“ 宗 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 宽 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刻铜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厌足,窥欲非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元史·韩性传:“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也不仅据文意的华朴巧拙定时代,因为作者是文人还是市人,于作品是大有分别的。”
《國語辭典》:雕刻  拼音:diāo kè
雕凿刻画。如:「雕刻神像」。也作「彫刻」。
《國語辭典》:句子  拼音:jù zi
1.由单词或复词联缀而成,表示完整意义的独立语言单位,必须有代表人、事或物的主语,并有说明主语的谓语,如「鸟飞」、「孔子是圣人」。
2.比喻冷言冷语。《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说上去非但不听,而且还要受他们的句子。」
《漢語大詞典》:繁文
(1).富有文采。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孔颖达 疏:“言君若道德嘽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而节奏简畧,则下民所以安乐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笔能著文,则心能谋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奇伟俶儻,可谓得论也。由此言之,繁文之人,人之杰也。”
(2).繁琐复杂的文辞。《韩诗外传》卷六:“繁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李珪之》:“吏道勤不息,繁文长自拥。”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孔子 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 吴晗 《反对繁文》:“他把犯有空而长罪状的文件叫做繁文。”
(3).繁琐的礼仪。《淮南子·道应训》:“繁文滋礼,以弇其质。”明史·骆问礼传:“面奏之仪,宜略去繁文,务求实用,俾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无或两妨。”
《漢語大詞典》:艳说(艶説,豔説)
(1).文辞绮丽的辩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綺丽以艳説,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於斯极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屈平 联藻於日月, 宋玉 交彩於风云。观其艳説,则笼罩《雅》《颂》。”
(2).艳羡地评说。 清 洪亮吉 《漫赋截句》之三:“才人艳説 李深之 ,束髮能题七字诗。” 郭沫若 《题三江程阳桥》诗:“艳説林溪风雨桥,桥长廿尺四寻高。”
《國語辭典》:纡徐(紆徐)  拼音:yū xú
慢行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襞积褰绉,纡徐委曲。」唐。孟浩然〈西山寻辛谔〉诗:「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漢語大詞典》:圣藻(聖藻)
帝王的文辞。 唐 顾况 《乐府》:“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分類:帝王文辞
《國語辭典》:文饰(文飾)  拼音:wèn shì
1.以纹彩修饰。《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2.掩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國語辭典》:辞意(辭意)  拼音:cí yì
文辞的意旨。如:「他看了半天,仍不懂信中的辞意。」
《國語辭典》:微文  拼音:wéi wén
1.隐微讽谏的文辞。《文选。班固。典引》:「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明。邵璨《香囊记》第三出:「春秋以褒贬为义,属词比事,微文隐义。」
2.繁苛的法律条文。《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
《國語辭典》:挽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挽歌(輓歌)  拼音:wǎn gē
哀悼死者的歌。《晋书。卷二○。礼志中》:「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也作「挽歌」。
《國語辭典》:词意(詞意)  拼音:cí yì
语词所表达的涵意。《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遂拆书观之,见其词意骄慢。」
《國語辭典》:辞令(辭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礼记。冠义》:「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作「词令」。
《國語辭典》:藻翰  拼音:zǎo hàn
华美的羽毛。后以比喻文辞典雅。唐。宋之问〈和姚给事寓直之作〉诗:「寓直恩徽重,乘秋藻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