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浚文(濬文)
聪慧文雅。 南朝 宋 颜延之 《夕牲歌》:“灵鉴濬文,民属睿武。”
分類:聪慧文雅
《漢語大詞典》:闲都(閒都)
亦作“闲都”。 文雅俊美。閒,通“ 嫺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夫 青琴 、 虙妃 之徒,絶殊离俗,妖冶闲都。” 颜师古 注:“闲都,雅丽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妖冶闲都子,焕耀何芬葩。” 明 陈子龙 《琴心赋》:“ 相如 体貌闲都,文词瑰丽。”
分類:文雅俊美
《漢語大詞典》:闲华(閒華)
亦作“闲华”。 文雅优美。閒,通“ 嫺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妍姿艶逸,淑性闲华。”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张贵妃 ﹞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
分類:文雅优美
《國語辭典》:汉调(漢調)  拼音:hàn diào
一种盛行于湖北、陕西一带的地方戏曲名称。参见「汉剧」条。
《漢語大詞典》:静雅
娴静文雅;幽静雅致。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及 张君 蒞任,过堂见此妇,神气静雅,举止大方。”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进到中间的屋子……错错落落的点缀得非常静雅。”
《漢語大詞典》:竦秀
(1).挺拔秀丽。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既瞻既眺,旷矣悠然。”
(2).庄重文雅。北史·王肃传:“ 诵 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國語辭典》:娴静(嫻靜)  拼音:xián jìng
文静。如:「联欢会主持人娴静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漢語大詞典》:柔雅
温和文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子昂:“ 子昂 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篤朋友之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肩担卖食之辈,类皆俊秀少年……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漢語大詞典》:雅秀
文雅秀丽;雅致秀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素闻十郎才调风流,今观仪容雅秀,名下固无虚士。” 明 王世贞 《与徐子与书》:“自 楚 蜀 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 江 左雅秀郁郁,咏歌描写须各极其致。”《西游记》第十二回:“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漢語大詞典》:妍柔
美丽,文雅。旧五代史·晋书·赵延寿传:“ 延寿 姿貌妍柔,稍涉书史,尤好宾客,亦能为诗。”
分類:美丽文雅
《漢語大詞典》:恬雅
沉静文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 江智渊 素恬雅,渐不会旨。”明史·陆树声传:“ 树声 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纪。”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 恬菴先生 )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真吾乡前辈文也。”
分類:沉静文雅
《漢語大詞典》:闲冶(閒冶)
亦作“闲冶”。 文雅艳丽。閒,通“ 嫺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鬢髮腻理,纤穠中度,举止闲冶。”新唐书·外戚传·武承嗣:“宗兄 崇训 尚 安乐公主 ,数与宴昵,颇通 突厥 语,倣虏謳舞,姿度闲冶,主爱悦。”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德性幽柔,工容閒冶。”
《漢語大詞典》:文话(文話)
(1).论述文章作法或评论作家作品的著作。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诗话、文话等,倒以论作家和作品为主,可是太零碎。”
(2).文雅的话。红楼梦第十回:“人怎么説,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説一遍。” 孙中山 《说知难行易》:“﹝钱﹞就学术上的文话说,作百货的‘中准’,就浅近的俗话说,作交易的‘媒介’。”
《漢語大詞典》:文背
不文雅,粗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 荆公 有一家但取一二首,而不可读者。如 曹唐 二首,其一云:‘年少风流好丈夫,大家望拜 汉 金吾……’此不足以书屏幛,可以与閭巷小人文背之词。”
《漢語大詞典》:庄雅(莊雅)
端庄典雅;庄重文雅。 明 屠隆 《文论》:“之冲玄,之和婉,之庄雅,春秋之简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填生旦之词,贵於庄雅。”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吾视汝德性贞醇,体度庄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