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94,分627页显示  上一页  240  241  242  243  244  246  247  248  24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皇甫文亮
俞文俊
徐坚(元固 东海郡公、慈源县子 )
马怀素(惟白、贞规 常山县公 文 )
张鷟(文成 青钱学士、浮休子 )
刘知几( 刘子玄 子玄 行第 居巢县子 知几 )
徐昕(光烈、景韵、修文 )
宋璟(世称 宋开府、宋广平 文贞 行第 广平郡公 )
上官婉儿(世称 阿婉 别称 上官昭容、上官倢伃 惠文 )
张文仲
陆景初( 陆象先、象先 崇贤 景初 兖国公 文贞 )
张说(道济、说之 世称 燕许大手笔、燕文贞公、张燕公 燕国公 文贞 )
韦叔夏( 沛郡公 文 )
苏颋(廷硕 世称 燕许、小许公、苏许公 许国公 文宪 行第 五 )
郑愔(文靖 行第 五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寿州寿春人。历官度支郎中,杨、魏等四州刺史。高宗仪凤三年任给事中,建言御吐蕃之策,以严守为便。官至鸾台侍郎。武则天时卒。
俞文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荆州江陵人。武则天载初时诣阙上书,言陛下以女主居阳位,以致山变为灾。则天怒,流之岭南。后为六道使所杀。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文俊。荆州江陵人。武后载初年。新丰因风雷山移。乃改县名为庆山。文俊上书谏。武后怒。流岭外。为六道使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729 【介绍】: 唐湖州长城人,世居冯翊,字元固。徐齐𦕃子。秀才。为汾州参军,迁万年主簿。武后圣历中,杨再思引为判官。属文典厚,再思每目为凤阁舍人样。与张说等预修《三教珠英》,历迁给事中、礼部侍郎。睿宗立,累进黄门侍郎,出为绛州刺史。久之,授秘书监。玄宗时,为集贤院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著作甚富,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与人合编《初学纪》。卒谥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9 字元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徙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少好学,遍览经史。举进士,补汾州参军,累迁太子文学。预修《三教珠英》成,拜司封员外郎,进司封郎中。中宗神龙中,迁给事中,刑部侍郎,转礼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授太子右庶子,兼崇文馆学士,进封东海郡公。迁右散骑常侍,拜黄门侍郎。出为绛州刺史,历永、蕲、棣、衢四郡。玄宗开元中,入为秘书监,转国子祭酒,右散骑常侍,集贤学士、副知院事。十七年(729)卒,年70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并序》。坚多识典故,博闻遗训,撰述甚众,有文集30卷,已佚。所纂《初学记》30卷,为唐代著名类书,流传至今。《全唐诗》存诗9首,多为奉和应酬之作。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坚字元固。湖州长城人。神龙初累迁给事中。封慈源县子。以礼部侍郎为修文馆学士。睿宗朝进东海郡公。迁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元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充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加光禄大夫。十七年卒。年七十馀。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徒人,字惟白。少师事李善,博通经史。擢进士第,又登文学优赡科。累迁左台监察御史。武周长安中,张易之使人诬崔贞慎等谋反,武后诏怀素按之,怀素执不从,贞慎等乃免。玄宗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卒年六十。谥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18 字惟白,一字贞规,润州丹徒(今江苏丹徒)人,客居江都(今江苏扬州)。少师事李善。年十五,举孝廉。弱冠,登文学优赡科,补郿县尉。入授麟台正字。长安中,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转吏部员外郎。景龙中,进考功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擢中书舍人。后历虢州刺史。开元初,历刑部、户部侍郎,徙光禄卿,迁左散骑常侍,累封常山县公。五年(717)改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奉诏编次群书,未成而卒。赠润州刺史,谥曰文。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故银青光禄大夫马公墓志铭》。怀素自少博览经史,善属文,《全唐诗》存诗12首,多奉和应制之作。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六
怀素字惟白。润州丹徒人。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卒年六十。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60—约740 【介绍】: 唐深州陆泽人,字文成,自号浮休子。高宗调露进士。八次应制举,均登甲科。时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及迁学士,乃号“青钱学士”。玄宗开元中流放岭南。后任司门员外郎。其文章风行当时,并为突厥、新罗、日本所重。有《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8—730 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西)人。儿时曾梦鸑鷟降于庭,祖父因以“鷟”名之。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授岐王府参军。八次应制举,皆登甲科。历襄乐尉、洛阳尉、长安尉等职,迁鸿胪丞。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半千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故时号“青钱学士”。武后證圣(695)中,任御史。玄宗开元初,为御史李全交所劾,贬岭南。后内迁,卒于司门员外郎(一说卒于龚州长史)。生平见新、旧《唐书·张荐传》,《朝野佥载》卷一、三、五、六,《大唐新语》卷八。鷟下笔敏速,出言诙谐,文体浮艳,大行一时,名声远播。新罗、日本等国遣使入唐,必出重金购其文。所著《朝野佥载》6卷、《龙筋凤髓判》4卷及传奇《游仙窟》,流传至今。《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补诗58首。
全唐诗补逸
张鷟字文成,深州陆泽人。补诗一卷,计五十八首。(按张鷟《游仙窟》诗共七十馀首,日本河世宁《全唐诗逸》曾选取十九首。今自《古佚小说丛刊》本《游仙窟》中将河世宁氏所未收者,悉数录出,而以彭泽汪辟疆先生《唐人小说》所载《游仙窟》诗校之)。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
鷟字文成。深州陆泽人。儿时梦紫文大鸟。其大父曰。紫文鸑鷟也。壮殆以文章瑞朝廷乎。因以为名。调露初登进士第。授岐王府参军。凡八应举。皆甲科。再授长安尉。迁鸿胪丞。四参选。判策为铨府最。开元初为御史李全交所劾。贬岭南。刑部尚书李日知讼斥太重。得内徙。终司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1—721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玄。刘知柔弟。高宗永隆进士。调获嘉主簿。武则天时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迁秘书少监,参与编修《则天皇后实录》。又著《史通》四十九篇,于景龙四年成书。玄宗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仍领史事,坐事贬安州别驾。卒谥文。知几前后修史近三十年,主张秉笔直书,以为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1—721 字子玄,晚年以字行,排行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高宗永隆元年(680)登进士第,授怀州获嘉主簿,曾多次上书言事。自武后末年起,长期担任史职,曾预修《三教珠英》、《唐史》、《姓族系录》等书,纂述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实录。玄宗开元初,官左散骑常侍,封居巢县子。开元九年(721)坐子刘贶事,贬安州别驾,不久即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著《史通》20卷,论列历代史书之体例与内容,探讨各书之优劣得失,为史学史上之重要理论著作。有文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另敦煌残卷《珠英学士集》中尚存诗3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四
子玄本名知几。以避元宗嫌名改。举进士。长安中擢拜凤阁舍人。景龙初封居巢县子。景云中迁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坐子贶累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东海郯县人,字光烈,又字景韵、修文。徐筠子。武周天授二年,自并州录事参军授著作郎。时为收人望,擢授试官百余人,故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谚。后官库部郎中、万年县令、太子詹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3—737 【介绍】: 唐邢州南和人。高宗调露中,登进士第。工文辞。武则天时,累除左台御史中丞。居官鲠直,为则天所重。睿宗复立,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力制外戚、公主干政,革除选举流弊,选贤任才。忤太平公主,贬楚州刺史。玄宗开元初,拜刑部尚书。开元四年,继姚崇为相,宽赋役、省刑罚,善于守法持正。开元贤相,史称姚、宋。后罢知政事,历京兆留守,以左丞相致仕。卒谥文贞。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37 排行大,祖籍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徙居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弱冠举进士,补上党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历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御史中丞。中宗神龙元年(705),为吏部侍郎,迁黄门侍郎。出为贝州刺史,转杭州、相州刺史。睿宗即位,迁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贬楚州刺史,历魏、兖、冀三州刺史等职,入为国子祭酒、东都留守。玄宗开元初,任京兆府尹,进御史大夫,出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四年(716),由刑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居相位,五年,改号侍中。八年,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封广平郡公。十七年,拜尚书右丞相。二十年致仕,卒赠太尉,谥曰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璟为唐代名相之一。工诗善赋,少时以《长松篇》、《梅花赋》献苏味道,知名于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
璟。邢州南和人。举进士。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累拜黄门侍郎。睿宗立。迁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初累封广平郡公。授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十七年迁尚书右丞相。二十年以年老乞休。二十五年薨。年七十五。赠太尉。谥曰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4—710 【介绍】: 唐陕州陕县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诏命。中宗时立为昭容。与武三思等相结,颇擅权势。宫中每赐宴赋诗,辄命婉儿品评等第。临淄王李隆基起兵诛韦后,婉儿同时被杀。诗多应制之作。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4—710 又称上官昭容、上官倢伃,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上官仪之孙女。幼随母郑氏配入内庭,通晓文词,明习吏事。年十四,为则天后掌诏命。中宗即位,专掌制命,进封昭仪。曾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又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并代中宗、皇后及公主作诗。与武三思勾结,颇擅权势。临淄王(即玄宗)起兵诛韦后,婉儿亦被杀。睿宗景云中,追复昭仪,谥惠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上官氏碑铭》。婉儿颇有诗名,开元初,玄宗令集其诗文,编为文集20卷,张说为之序,今佚。《全唐诗》存诗32首,多奉和应制之作。又有与中宗等柏梁体联句2首。
唐诗汇评
上官婉儿(664-710),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高宗麟德元年,祖父仪、父庭芝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为武后所重。中宗即位,令专掌制命,进拜昭容。景龙四年,李旦、李隆基举兵诛韦、武,婉儿亦被斩杀。婉儿天性韶警,善文章,尝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词学之臣,赐宴赋诗。所作词甚绮丽,时人讽诵。开元初,玄宗令收集其诗文,成《上官昭容集》二十卷,命张说作序,今集佚序存。《全唐诗》存诗三十二首。

作品评论

张说《上官昭容集序》
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朝野佥载
逆韦诗什并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仪孙女,博涉经史,研精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
唐诗纪事
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方妊,梦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称量天下。”昭容生逾月,每戏曰:“称量者岂尔耶?”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中宗立,进拜昭容。帝引名懦赐宴赋诗,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昭容力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洛阳人。武后时官至尚药奉御。精通医术,尤善疗风疾。论风状、气状及疗法,尤有心得。有《四时轻重术》等多种医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6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崇贤。初名景初,睿宗赐现名。陆元方子。举制科第。历迁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初,不从太平公主废立之谋,及太平公主败,帝以其保护功,封兖国公。出为剑南按察使,政尚仁恕。徙河东,民吏怀之。累迁太子少保。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36 睿宗赐名象先,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高第,授扬州参军事,擢洛阳尉。入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迁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开元六年(718)自隰州刺史徙润州刺史,九年,转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入为太子詹事,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去官。十三年,起复同州刺史,十七年入迁太子少保。二十四年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册府元龟》卷一七二、八六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擢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为张易之所构,流钦州。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与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其先范阳人。徙家河南之洛阳。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尚书左丞。罢知政事。徵拜中书令。出为相州刺史。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将东封。授右丞相兼中书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说)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自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诗薮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诗薮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唐音癸签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宋,而声气犹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名并燕、许,不独出廷硕一头。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
韦叔夏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安石兄。擢明经第。精通《三礼》。高宗调露时,累拜太常博士。帝卒,山陵旧仪多废缺,叔夏与贾大隐、裴守真等草创撰定,进春官员外郎。武则天享明堂,凡所沿改,皆叔夏等所裁讨,每立一议,众咨服之。历迁成均司业、春官侍郎。中宗复位,转太常少卿。官终国子祭酒。有《五礼要记》。
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九
叔夏。宰相安石兄。举明经。调露时累除太常博士。长安中累擢春官侍郎。转太常少卿。进银青光禄大夫。拜国子祭酒。封沛郡公。卒年七十馀。赠兖州都督修文馆学士。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27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硕。苏瑰子。幼敏悟强记。武则天时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袭封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罢为礼部尚书,卒谥文宪。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0—727 字廷硕。排行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弱冠登进士第,授乌程尉,累迁右台监察御史。中宗时,历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睿宗时,升任工部侍郎,袭父爵许国公,世称苏许公。玄宗开元四年(716)起为宰相4年,后转礼部尚书,又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以工文称,朝廷制诰,多出其手,矞皇典丽,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亦工诗,典雅秀赡,唯不及文名之盛。原集已佚,明人辑有《苏廷硕集》2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迁至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景云中,父丧免,起复为工部侍郎,袭爵许国公,转中书侍郎。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八年,罢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颋工诗能文,才思敏捷,与燕国公张说均以文章显,时号“燕许大手笔”。有《苏颋集》三十卷,已佚。今《苏许公文集》十一卷乃清苏廷玉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颋字廷硕。宰相瑰子。举进士。拜中书舍人知制诰。景云中袭爵许国公。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八年罢为礼部尚书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右丞。谥曰文宪。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颋)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艺苑卮言》
开元彩笔,无过“燕许”,制册碑颂,春容大章。然比之六朝,明易差胜,而渊藻远却,敷文则衍,征事则狭。许之应制七言,宏丽有色,而他篇不及李峤;燕之岳阳以后,感慨多工,而实际不如始兴。
《唐诗品》
许公天命英标,夙年妙悟,遭时丰豫,大启菁华,凡宴赏览游,靡不应制。虽君臣道合,侪辈同声,足以成其令节,而祥麟威凤,世所罕睹,盛时气候,亦可想见之尔。或曰:绮丽太胜,音节太缓,许公安得而辞焉?予解之曰:诗有六义,颂声独扬,非浑厚不足以庄其体,非藻丽不足以华其节,视之郁积感思之言,其尚异矣。识者谓许公有宫调,其殆此乎?
《诗源辨体》
苏颋七言律,较云卿虽其流畅,而整栗雄伟弗如。至如“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亦初唐佳句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许”并称,燕警敏,许质厚。吾评两公,亦犹庞士元之目顾、陆,一有逸足之用,一任负重之能也。《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丞》曰:“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不唯得讽励体,兼两切其职,隐然有陈力就列之义。此真纶綍之才,安得不推为“大手笔”?
《唐诗观澜集》
苏公诗气味深醇,骨力高峻,想其落纸时总不使一直笔,故能字字飞动,而无伤于浑雅。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朓,故清俊有馀,偶遇佳题,亦能苍远。唯应制诸篇,词浮于质,自复成章,但为台阁之体。至如桃花温树,讽谏清言,乃亦破端为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沧州人,字文靖。年十七擢进士第。附张易之,荐为殿中侍御史。易之败,又附武三思,迁吏部侍郎。后预谯王李重福谋,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靖,排行五。年17登进士第。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张易之败,贬为宣州司户。中宗神龙中为许州司功参军。既而附武三思,迁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修文馆学士。景龙三年(709)以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赃贬江州司马。俄而复用。后预谯王重福谋,被诛。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朝野佥载》卷一、四、五,《唐诗纪事》卷一一,《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一。《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郑愔(?-710),字文靖,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南)人。年十七,进士及第,累官至殿中侍御史,谄事张易之兄弟。二张败,贬宣州司士参军。神龙初,附武三思,官中书舍人。景龙中,为修文馆学士,常陪游宴属和,三年三月,自太常少卿为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坐脏骑,贬江州司马。旋召入。景云元年,自秘书少监眨汴州刺史,迟留洛阳。与谯王李重福谋反,伏诛。《全唐诗》存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