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94,分627页显示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7 248 249 250 下一页
韩休(字 良士 别称 笔头公 文忠 宜阳县子 )
苗晋卿(字 元辅 高平县男、韩国公 文贞、懿献 )
卢怀慎( 文成 渔阳县伯、渔阳伯 )
张九龄(字 子寿 号 曲江 尊号 唐曲江公 始兴公、始兴县伯、曲江男 别称 贤相 文献 )
席豫(字 建侯 襄阳县子 文 )
裴耀卿(字 焕之、涣之 赵城侯 文献 )
李范(世称 惠文太子 郑王、卫王、岐王 惠文 )
刘知柔( 彭城县侯 文 )
李元纮(字 大纲 清水县男 文忠 )
元德秀(世称 元鲁山 字 紫芝 文行先生 )
孙逖( 文 行第 大 )
卢从愿(字 子龚 文 )
崔文邕
梁文贞
其它辞典(续上)
祝钦明(字 文思 鲁国公 )韩休(字 良士 别称 笔头公 文忠 宜阳县子 )
苗晋卿(字 元辅 高平县男、韩国公 文贞、懿献 )
卢怀慎( 文成 渔阳县伯、渔阳伯 )
张九龄(字 子寿 号 曲江 尊号 唐曲江公 始兴公、始兴县伯、曲江男 别称 贤相 文献 )
席豫(字 建侯 襄阳县子 文 )
裴耀卿(字 焕之、涣之 赵城侯 文献 )
李范(世称 惠文太子 郑王、卫王、岐王 惠文 )
刘知柔( 彭城县侯 文 )
李元纮(字 大纲 清水县男 文忠 )
元德秀(世称 元鲁山 字 紫芝 文行先生 )
孙逖( 文 行第 大 )
卢从愿(字 子龚 文 )
崔文邕
梁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始平人,字文思。举明经。武周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中宗复位,擢国子祭酒。中宗景龙三年帝将郊,钦明与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谓后有郊天地之理,帝用其言。又尝于群臣宴上据地作八风舞,卢藏用有“五经扫地”之叹。睿宗景云初被劾,贬饶州刺史。后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寻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文思,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明经及第,为东台典仪。武后天授二年(691),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拜著作郎。长安元年(701)迁太子率更令、太子少保。中宗即位,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历刑、礼二部尚书,仍知国事,累封鲁国公。神龙二年(706)贬为申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睿宗景云元年(710)贬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玄宗先天元年(712),在崇文馆学士任,寻卒。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元和姓纂》卷一〇,史崇《妙门由起序》。钦明通五经,兼涉众史百家之说。亦善文,曾预修《则天皇后实录》、《散颁格》。《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钦明字文思。京兆始平人。举明经。永淳天授閒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六经等科。拜著作郎。长安初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进太子少保。中宗立。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历刑礼二部尚书兼修国史。累封鲁国公。景龙三年。中宗将祀南郊。钦明希旨言皇后当助祭。于是韦后为亚献。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论其事。左授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40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良士。头锐,时称笔头公。韩大敏侄。工文辞。举贤良方正科。时玄宗在东宫,亲问国政,休对策与赵冬曦并中乙科。历迁左补阙、礼部侍郎、知制诰、尚书右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时政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宋璟叹称仁者之勇。玄宗小有过,辄问左右:“韩休知否?”言乞,谏疏已至。后罢为工部尚书,迁太子少师。卒谥文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3—739 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先天元年(712),中文可以经邦科,又举贤良方正科,授左补阙。历主客员外郎、司封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十二年(724)出为虢州刺史。以母丧去职,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转工部尚书,罢知政事。官终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二十七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肃宗宝应元年(762),重赠太子太师。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韩休工于文词,其诗被收入《朝英集》。《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休。京兆长安人。初举贤良。元宗在春宫。亲问国政。对策乙第。擢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罢政事。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二十七年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重赠太子太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65 【介绍】: 唐潞州壶关人,字元辅。第进士。累迁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贬安康太守,徙魏郡,充河北采访使,徙扶风郡,封高平县男,迁东都留守致仕。玄宗入蜀,肃宗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代宗时吐蕃犯京师,胁之而闭口不言,帝还,拜太保。卒谥文贞。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65 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进士及第,玄宗开元七年(719)中文辞雅丽科,历仕万年尉,金州刺史,监察御史,侍御史,度支、兵部、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二十九年任吏部侍郎。天宝二年(743)出为安康郡太守,转魏郡太守。五载改河东太守,徙扶风郡太守,转东京留守。十四载授陕郡太守。肃宗至德二载(757)拜左相,改侍中,封韩国公。代宗永泰元年(765)卒,赠太师。谥文贞。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华《苗晋卿墓志》、王维《苗晋卿德政碑》。工文善诗。《全唐诗》存诗1首。王维《苗晋卿德政碑》存断句4,《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第进士。累进中书舍人。天宝中封高平县男。累迁宪部尚书兼左丞。肃宗即位。拜左相。封韩国公。改侍中。册为太保。罢政事。永泰元年薨。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曰懿献。元载入相。以旧恩讽有司改谥文贞。大历七年配享肃宗庙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祖籍幽州范阳。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中宗景龙中,迁右御史台中丞,累至黄门侍郎。玄宗先天中,与魏知古于东都分掌选事。开元元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自以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为“伴食宰相”。四年,兼吏部尚书。清俭不营产业,器用服饰无金玉绮文之丽。所得俸禄,皆随时分散,而家无余蓄,妻子匮乏。卒谥文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 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中宗神龙中,迁侍御史。景龙中,进右御史台中丞。迁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玄宗开元元年(713),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怀慎与姚崇对掌枢密,自以才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讥为“伴食宰相”。然为官清俭,以直道始终。四年,兼礼部尚书,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文成。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怀慎。滑州灵昌人。举进士。景龙中累迁黄门侍郎。赐爵渔阳伯。先天二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中迁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为著名贤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二十八年病卒。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为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见徐浩撰碑铭。《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长安二年(702)擢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因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眨荆州长史。卒,谥文献。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748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武周大足元年进士。举贤良方正异等,为阳翟尉。玄宗开元初,观察使荐豫,迁监察御史。累官至考功员外郎,典举得士,为时所称。三迁中书舍人,与韩休等相次掌制诰,皆有能名。出为郑州刺史。迁吏部侍郎,典选六年,寒远之士,多至台阁,当时推知人。天宝初,检校礼部尚书。玄宗尝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帝以豫诗为工,称为诗人之冠冕。豫清直亡欲,当官不为权势所撼。性谨畏,虽与子弟书疏及吏曹簿领,未尝草书。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0—748 字建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年十六,进士及第,中词擅文场科,以父丧罢。睿宗太极元年(712),复中手笔俊拔科,补襄邑尉。开元二年(714),又中贤良方正科,为阳翟尉。历监察御史、乐寿令、大理丞等,进考功员外郎。拜中书舍人,预掌制诰,有能名。二十年,由户部侍郎出为郑州刺史。翌年,入为尚书右丞,旋迁吏部侍郎,典选六年,选拔寒士多至台阁,时人尊称“席公”。二十八年,迁尚书左丞。天宝初,拜礼部尚书,封襄阳县子。卒后赠江陵大都督,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豫以文名当时。玄宗尝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以豫诗最工,下诏褒美。《全唐诗》存其诗5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又移正1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豫字建侯。襄阳人。徙家河南。天授中举手笔俊拔科。补襄邑尉。举贤良方正异等。天宝初累官尚书左丞检校礼部尚书。封襄阳县子。七载卒。年六十九。赠江陵大都督。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1—743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焕之。裴子馀弟。擢童子举。累迁国子主簿。玄宗开元初为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耀卿预给其值,遂革奸僦之弊。历迁济、宣、冀州刺史,皆有惠政。玄宗开元二十年,授京兆尹。请广漕运以实关辅,并陈置仓纳租、水陆易道转运诸便宜,帝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分段运粮,比三年,积粟七百万石,省运赀三十万缗。进侍中。二十四年,以尚书左丞相罢,封赵城侯。天宝初,累授右仆射。卒谥文献。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1—743 字涣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八岁神童擢第。弱冠授秘书省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睿宗立,转国子主簿,检校詹事府丞。历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进右司郎中,转兵部郎中。玄宗开元中,任长安县令,出为济州刺史,转宣州、冀州刺史,入为户部侍郎,迁京兆尹。二十一年(733)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次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改尚书右丞,罢知政事,封赵城侯。天宝元年(742),进尚书左仆射,转右仆射。卒,谥文献。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孙逖《唐济州刺史裴公德政碑》,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许孟容《唐故侍中尚书右仆射赠司空文献公裴公神道碑铭并序》。耀卿能诗文,《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耀卿字焕之。宁州刺史守真子。擢童子举。睿宗朝授国子主簿。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迁侍中。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累封赵城侯。天宝元年进尚书左仆射。俄改右。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 【介绍】: 唐宗室。睿宗第四子。始名隆范,后避玄宗讳,单称范。初封郑王,改卫王,睿宗时进封岐王。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历为州刺史,迁太子太傅。卒谥惠文。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尽礼之。多聚书画古迹,皆世所珍者,为时所称。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关中(今陕西西安一带)人。约为五代至宋初时人。善章句。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一三引《雅言杂载》。《全唐诗》存诗5联。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6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睿宗第四子。景云元年(710)睿宗践祚,进封岐王,拜太常卿、并州大都督、左羽林大将军。先天二年(713),从玄宗诛太平公主。玄宗开元初,带本官历刺华州、虢州。开元三年(715)拜太子少师,六年后带本官历刺许、郑、岐州。八年拜太子太傅,十四年卒,册惠文太子,陪葬桥陵。生平见新、旧《唐书·惠文太子传》。李范工书善诗,爱儒士,喜聚书画,尝与阎朝隐、刘廷绮等饮酒赋诗。窦{自豕}《述书赋》称:“梁园笔壮,乐府文雄”。注:“王多能好事,有文词,特为歌者所唱。”《全唐诗逸》存断句10。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刘藏器子。性俭静,美风仪。居亲丧,庐墓侧,诏筑阙表之。历国子司业,累迁工部尚书。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大水,诏知柔察民疾苦及吏善恶。迁太子宾客,封彭城县侯。卒谥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其先滑州人,字大纲。李道广子。初为雍州司户参军,不避权贵,抑太平公主之势。玄宗开元间擢京兆尹,拜户部侍郎,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性清俭,抑奔竞之路,务进者惮之。在政累年,家无储积,宋璟尝称之。后罢为曹州刺史,起为太子詹事。卒谥文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初为泾州司兵,转雍州司户,改好畴县令,迁润州司马,入为度支员外郎、吏部郎中。玄宗开元初,为万年县令,擢京兆尹。历工部、兵部、吏部、户部侍郎。十四年(7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十七年,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后以户部尚书致仕。二十一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李元纮度支员外郎制》。《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三百
元纮字大纲。京兆万年人。开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与杜暹不叶。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拜户部尚书。仍听致仕。二十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6—754 【介绍】: 唐河南人,字紫芝。少孤,事母孝。登进士第,历仕邢州南和尉、龙武录事参军、鲁山令。有惠政,以诚待他人。后隐居陆浑山,卒,门人谥文行先生。天下高其行,称曰元鲁山。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6—754 字紫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少孤贫,事母孝。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嗜酒,淡于名利,陶然自娱。天宝十三载(754)卒。德秀善文辞,友萧颖士、刘迅,李华兄事之。及卒,华谥曰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名节,不名,谓之元鲁山。生平见《旧唐书·文苑传下》、《新唐书·卓行传》、李华《元鲁山墓碣铭》、《元和姓纂》卷四。《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全唐诗续补遗
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开元二十一年举进士,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管每见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天宝十三载卒,年五十九。天下高其行,称曰元鲁山,谥曰文行先生。李华兄事德秀,而友萧颖士、刘迅,因作《三贤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6—约761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崔日用与为亡年交,以是声誉益重。玄宗开元初,制举登科,授山阴尉。后又应文藻宏丽科登第,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选贡士两年,多得俊才。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天宝初,权刑部侍郎。后以风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卒谥文。有《孙逖集》、《唐宋集贤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6—761 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西南)。排行大。逖少时寓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故又称“河南巩人”。幼而能文,才思敏捷。玄宗开元二年(714)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后又举贤良方正科。十年登文藻宏丽科,玄宗引见,授左拾遗。张说重其才,迁左补阙。十五年后在太原李皓幕府任职,十八年入为集贤院学士。二十一年改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两年,选拔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等俊才。二十四年迁中书舍人。天宝三载(744)拜刑部侍郎,五载改太子左庶子。仕终太子詹事。上元中卒,谥曰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唐才子传》卷一。逖掌制诰8年,亦善诗,古调今格,均其所长。原有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唐诗汇评
孙逖(696—761),潞州涉县(今属河北)人,郡望乐安武水(今山东聊城东南)。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命赋《土欠炉赋》,援笔而成,词理典赡,由是知名。开元元年(713),举哲人奇士科,授山阴尉。又连登文藻宏丽、贤良方正诸科,授左拾遗。历左补阙、起居舍人。二十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皆出其门下。迁中书舍人,掌诰八年。天宝中,历刑部侍郎、左庶子、太子詹事。卒。逖擅文能诗,有《孙逖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三百八
逖。潞州涉县人。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鸿丽科。拜左拾遗。转左补阙。累拜中书舍人。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病风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其序事也,则《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旧唐书本传
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陚》。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伏。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颋、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廉退不伐,人多称之。唐才子传
(逖)幼而有文,属思精敏,援笔成篇。……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人饯别,如《烝民》、《韩奕》,皆因事赠言,辞不妄发。陈子昂《送崔著作融从梁王东征》曰:“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为黩武之时言也。孙逖《送李补阙充河西节度判官》曰:“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为忘战之时言也。唐诗送人之塞下者多矣,惟此二篇,缓私情,急公义,深合古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字子龚。卢昶六世孙。弱冠举明经。又应制举,拜右拾遗。累迁中书舍人。睿宗立,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典选六年,大称平允。玄宗开元初,因事降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入累迁工部尚书。忤宇文融,密奏从愿不廉,遂止不用。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回,乃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余,谥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弱冠举明经,补夏县尉。武后神功元年(697),中绝伦科,拜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进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精心典选,甚有美誉。玄宗开元四年(716),下迁豫州刺史。次年,入为工部侍郎,迁尚书左丞。以参预删定《开元后格》,进中书侍郎。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后转刑部尚书。二十年,以吏部尚书致仕。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明皇杂录》卷下。《全唐诗》录存卢从愿诗2首。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从愿字子龚。相州临漳人。睿宗朝拜吏部侍郎。开元末以吏部尚书致仕。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开元中以朝散郎行梓州铜山县尉。见四川中江县《千秋亭咏并序》石刻拓片。《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全唐诗补逸
崔文邕,博陵人。开元中为梓州铜山县尉。诗一首。(《全唐诗》无崔文邕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虢州阌乡人。少从军守边,及还,亲已亡。自伤不得养,即穿圹为门,晨夕洒扫其中,喑默三十年。人有所问,唯画文以对。行旅见之,皆为流涕。玄宗开元中,刺史许景先表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