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42,分437页显示 上一页 282 283 284 285 286 288 289 290 291 下一页
郜光先(字 子孝 号 文川 )
陈文(字 美中 )
成浑(字 浩原 号 牛溪、默庵 文简 )
曾朝节(字 直卿 文恪 号 植斋 )
朱琏(字 文卿 号 瑾吾 )
朱赓(字 少钦 号 金庭 文懿 )
李学一(字 万卿 号 文轩 )
申时行(字 汝默 号 瑶泉、休林居士、休休居士 世称 太平宰相 文定 )
赵用贤(字 汝师 号 定宇 文毅 )
陈文烛(字 玉叔 号 五岳山人 )
陈文燧(字 汝相 )
何洛文(字 启图 号 震川 )
周文卿(字 荩之 )
宋应昌(字 时祥、思文 号 桐冈 )
其它辞典(续上)
胡维新(字 文化 )郜光先(字 子孝 号 文川 )
陈文(字 美中 )
成浑(字 浩原 号 牛溪、默庵 文简 )
曾朝节(字 直卿 文恪 号 植斋 )
朱琏(字 文卿 号 瑾吾 )
朱赓(字 少钦 号 金庭 文懿 )
李学一(字 万卿 号 文轩 )
申时行(字 汝默 号 瑶泉、休林居士、休休居士 世称 太平宰相 文定 )
赵用贤(字 汝师 号 定宇 文毅 )
陈文烛(字 玉叔 号 五岳山人 )
陈文燧(字 汝相 )
何洛文(字 启图 号 震川 )
周文卿(字 荩之 )
宋应昌(字 时祥、思文 号 桐冈 )
人物简介
维基
胡维新(1534年—?),字文化,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军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中式戊午科浙江乡试第五十七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联捷己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名,三甲第七名进士。授福建长汀县知县,改行人司行人,四十二年十一月考选,授江西道试御史,四十三年三月实授,巡按直隶宣大。隆庆初,弹劾吏部尚书杨博考察不公状。后出任镇江府知府,隆庆五年三月升甘肃行太仆寺少卿。后降陕西佥事,万历二年升山西副使,三年九月调云南副使提调学政,七年四月复除为河南副使,整饬大名兵备,八年八月升广西右参政,十一年正月考察。十九年(1591年)四月改补陕西右参政,驻札肃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4—1586 【介绍】: 明山西长治人,字子孝,号文川。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上海知县,以治最征为福建道御史,劾辽王宪□大罪十三。隆庆时,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定边市金额,修缮边境设施。万历时官至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维基
郜光先(1533年—1589年),字子孝,号文川,山西长治县人。乙卯科(1555年)山西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七十三名进士。授上海县知县,以治行卓异,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升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贵阳,隆庆二年巡按湖广,弹劾辽王十三大罪,又巡按山西,论劾总理屯盐右佥都御史庞尚鹏。隆庆三年(1569年)正月升大理寺右寺丞,四年(1570年)十月升右少卿,十二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六年十二月改巡抚陕西,万历二年(1574年)二月以三年考满加升右副都御史,三年三月改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四年正月阅视蓟辽保定边务,绘各边形胜图进览,五年(1577年)十二月晋兵部右侍郎,六年六月升本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无何,晋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如故。九月以母亲去世,回籍丁忧。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一月起原官,总督如故,十三年十一月秩满,加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督如故,十五年加太子少保,予诰命。闻父南庵公病笃,一恸辄僵不起,以万历十七年四月卒,得年五十有七。讣闻,诏赠太子太保,予祭四坛,命行人董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字美中。嘉靖四十三年举人。官同安知县。备倭有功,累升宁波府同知。复学田,以其租给诸生贫穷者。
人物简介
简介
成浑,朝鲜王朝中宗、宣祖年间的学者。字浩原,号牛溪、默庵。1594年和柳成龙一起主张与日本和议,因被罢官。仁祖时复职,升任佐议政。与李珥经6年间展开了四端七情的论争,在性理学上,打下了畿湖学派的理论基础。著有《牛溪集》,在《花源乐谱》上,传时调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04 【介绍】: 明湖广临武人,字直卿。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直史局,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充东宫侍讲。卒谥文恪。有《易测》。维基
曾朝节(1535年—1604年),字直卿,号植斋,湖广临武县人,民籍。湖广乡试第十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年迁国子监祭酒,升南京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临武人称其“曾探花”。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会试副主考官。病卒于京师住所,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人物简介
维基
朱琏(1535年—1619年),字文卿,号瑾吾,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人,民籍。其父朱仕彦在袁州经商,侨居彬江。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十二名,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进士。授福建崇安县知县,万历五年(1577年)七月考选广西道试监察御史,巡视长芦盐课,七年八月巡按湖广,九年十一月提调北直学校,十年十二月升云南副使,十一年三月以母病致仕。十二年二月河南道御史王九仪言其与江西巡抚曹大野密结往来,朱琏甘附张居正之党,认义子于冯保,呼契兄于游七,朱琏被削籍为民。卒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08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少钦,号金庭。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治苑囿,极言宋花石纲之害,帝悚然。二十九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独当国,时朝政日弛,赓屡请更新庶政,神宗终不施行。言者不谅,交章弹劾。旋以老病卒官,谥文懿。有《朱文懿文集》。维基
朱赓(1535年—1608年),字少钦,号金庭,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明朝重臣,官至内阁首辅。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浙江乡试第八十四名,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十名,廷试二甲七十五名进士,改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编修,补充《明世宗肃皇帝实录》纂修官。万历初升修撰,四年六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五年八月升侍讲,六年(1578年)二月,以侍读为经筵日讲官。时宫中大兴土木,建苑囿,朱赓主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万历八年五月与左谕德陈经邦典试武举,十年七月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八月与侍讲韩世能主考顺天乡试,九月升左庶子,十一年二月改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九月升礼部右侍郎,仍兼侍读学士,经筵日讲照旧,十二年四月晋左侍郎,十三年四月充会典副总裁,十四年改任吏部左侍郎,十五年二月以大典告成,加太子宾客,十六年九月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十七年七月丁内艰去职。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六月起掌詹事府印,二十九年九月与沈鲤一同起复,命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三十年四月行取到京,七月加太子少保,任内极言矿税之害,又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当时沈一贯、沈鲤相继罢相,唯有朱赓朝纲独断。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因万历怠政,明神宗已多年未上朝,朱赓连日上疏,但十不能一回,朱赓与群臣乃素服至文华门长跪恳请,终不得命。被御史宋焘等相继弹劾,乃以疾乞休。是年(1608年)冬十一月壬子,卒于官,赠太保。谥文懿。《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
李学一,字万卿,号文轩。归善(今广东惠阳)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科给事中。历任湖广参议、贵州提学副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四、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李学一诗,以张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轩公集》为底本。维基
李学一(1535年—1589年),字万卿,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松柏岭(今惠州市潼湖镇三和村)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广东乡试第一名。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进士。选庶吉士,父丧丁忧归里。六年(1572年)七月起为刑科给事中,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转工科右,起复吏科右,五年九月出为湖广左参议,八年正月升贵州提学副使,被湖广巡按朱琏论劾,九年十月调简僻用,十四年正月考察不及降调四川左参议,十五年六月升广西副使,复除陕西副使,十八年七月官至陕西苑马寺卿兼按察司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14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林居士。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字受知于张居正,为人温和不立异。万历六年以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卒,张四维为首辅。十一年,四维以丁忧归,时行为首辅,务为宽大,罢张居正所行考成法。李三才等以论及时行事贬官,后乃稍擢其官,世因此称之。然每承帝意,不能大有建立。人称太平宰相。屡请神宗立太子,而于众官指斥郑贵妃,则嫌其“激扰”。因为言官所攻,求罢而归。加至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卒谥文定。文藻婉丽,朝中无人能及。有《赐闲堂集》。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瑶泉苏州人官宰相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默,吴县人。嘉靖壬戌赐进士第一,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有赐閒堂集维基
申时行(1535年9月12日—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直隶吴县民籍,长洲县(今属苏州市)人。嘉靖四十一年状元及第,累官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卒赠太师,谥文定。申时行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其父申士章为一富商。祖父申乾将其自小过继徐姓舅家,故幼时姓徐。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二十八名,廷试拔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回归本宗申姓。后受张居正提拔,曾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四维父丧丁忧三年,申时行代理内阁首辅。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四维居丧将要期满时病逝,申时行正式出任首辅。为政以维持局面、调和皇帝和御史等谏官之间矛盾为主要基调;虽拯救不少触怒皇帝者的性命,也因此被视为“首鼠两端”。万历十九年(1591年),于择立储问题上在明神宗和言官之间试图调和争论,被言官参劾,辞官回苏州閒居。晚号休休居士。卒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赠太师,谥文定,赐葬吴山之阳。申时行于首辅任上开创“章奏留中”及“经筵取消,改为进呈讲义”;其本意虽为拯救雒于仁并让不听大臣讲学的明神宗至少可以自己看点文字,这两个惯例的养成都多少促成了万历怠政,并彻底切断皇帝与大臣们交流的渠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596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汝师,号定宇。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初,授检讨。疏论张居正父丧夺情,与吴中行同杖除名。居正死,复故官,进右赞善。历官南京祭酒、吏部侍郎。二十一年,为王锡爵排挤罢归。工诗文,与王道行等称“续五子”;又与胡应麟等称“末五子”。有《国朝典章》、《三吴文献志》、《因革录》、《松石斋集》等。沧海遗珠
赵用贤(1535-1596)字汝师,江南常熟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检讨,终吏部侍郎,谥文毅。著有《松石斋集》《三吾文献志》《因革录》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师,常熟人。隆庆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以建言为民起春坊赞善历南祭酒礼部侍郎召为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毅有松石斋集维基
赵用贤(1535年—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直隶苏州府常熟县民籍(今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间官翰林院检讨,以谏言张居正“夺情”闻名。戊午应天府乡试第八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二十五名,三甲二十八名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年(1573年)授检讨。因反对张居正居丧夺情,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他与吴中行等五人一起受杖刑,时称“五贤”。用贤体胖,“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张居正死后,赵用贤被起用,十一年正月恢复原职,六月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简讨,十一月充经筵讲官,十三年九月升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四年正月补充经筵讲官,晋右庶子,十五年二月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七年八月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十八年十二月改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年六月升左侍郎、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二十一年七月改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寻给假回籍。二十四年卒,赐祭葬,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 【介绍】: 明湖广沔阳人,字玉叔,号五岳山人。陈柏子。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历官淮安知府、四川学政,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博学工诗,有《二酉园集》,纂《淮安府志》。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玉叔,沔阳人。嘉靖乙丑进士,除大理评事历官南大理寺卿有二酉园五岳山房集维基
陈文烛(1525年—1595年),字玉叔,号五岳山人,湖广承天府沔阳州人。嘉靖四年(1525年)生,少负才气,深得表叔傅颐赏识,由国子生中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湖广乡试第七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会试中式第三百四十二名,廷试三甲一百一名进士,吏部观政,本年八月授大理寺评事,四十五年九月升寺副。隆庆三年(1569年)二月升寺正,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官淮安府知府。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为四川提学副使,五年十一月升山东左参政,转漕运粮储道参政,丁忧归。十一年二月复除四川左参政,十二月升福建按察使,十二年九月升本省右布政,十四年九月升江西左布政,十七年六月升应天府府尹,十八年正月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十九年九月南京户科给事中吴之鹏弹劾陈文烛收徐绳勋赃私,轻纵义男杨凤杀主徐尧年之罪,十月令回籍听勘,遂致仕归,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卒,年六十。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文燧(1535年—?),字汝相,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十一名,三甲第二百零七名进士。隆庆四年(1570年)五月由行人改授贵州道监察御史。万历初补河南道,元年(1573年)四月出巡宣大。因不肯署名张居正夺情,万历五年移云南巡按御史,六年八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寻以莽酋之役被废黜。后官兵部主事,历山东佥事,十六年五月升陕西右参议,分守西宁,撰有《延庆知州耿公继武德政碑》。晋山东副使,十九年七月升补云南右参政。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图,信阳州人。嘉靖乙丑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有震川集维基
何洛文(1536年—?),字启图,号震川,河南汝宁府信阳州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会试第五十七名,登二甲第六十五名进士,吏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隆庆三年(1569年)九月授本院编修。明神宗即位,隆庆六年(1572年)八月擢升修撰,充经筵日讲官,万历元年六月升任右春坊右中允,七月主考应天府乡试,四年八月主考丙子科顺天府乡试,十二月升右谕德兼侍读,六年八月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七年十二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仍掌院事,八年正月升任礼部右侍郎、兼官照旧,九年三月升本部左侍郎,兼官照旧,十月丁忧,十二年三月被御史丁此吕疏论致仕。事迹详见《信阳州志》政事传。有《何震川先生集》二十八卷,其中诗集八卷。
人物简介
维基
周文卿(1536年—?),字荩之,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民籍。湖广乡试第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三百六十四名,三甲第二百六十二名进士。授广东南海县知县,历官户部山东司郎中,十九年(1591年)七月升陕西副使。二十一年二月考察降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06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时祥,号桐冈。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绛州知州。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请加强海防。万历二十年,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与李如松援朝鲜。次年,击败日本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时兵部尚书石星主撤兵议和,遂被召还。寻乞归。有《朝鲜复国经略》。维基
宋应昌(1536年10月—1606年2月),字思文,一字时祥,号桐冈,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明朝军事人物,曾参与万历朝鲜之役。其先为浙江越州人,后迁至杭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乡试第十三名举人,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三百九十九名,二甲第二十名进士。礼部观政,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授绛州知州,四年五月升刑部员外郎,十二月考选户科给事中,五年五月升刑科右给事中,六年五月升礼科左给事中,丁忧归。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复除礼科左给事中,四月巡视京营,七月升济南府知府,八年二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十一年二月升河南右参政,十二年七月升山东按察使,十四年正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十七年正月升福建左布政使,二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筹建营卫巡司,有政声。二十年(1592年)四月升大理寺卿,六月升工部右侍郎,八月改兵部右侍郎,往保定、蓟镇、辽东等处经略备倭事宜。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集结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半岛,朝鲜兵望风奔溃,“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日军长驱直入,攻陷首都汉阳(今首尔)。国王李昖仓皇逃难,向明朝求援。宋应昌亦以为:“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是年八月十九日,应昌以兵部右侍郎经略备倭军务,九月离京,与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率军共赴朝鲜。战争初期宋应昌驻扎辽东筹粮,十二月二十六日,宋应昌的赞画袁黄与李如松率师东渡鸭绿江。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八日,李如松先后收复平壤、开城。宋应昌的南军继承了戚家军优良传统,军纪良好,所至秋毫无犯。李如松的北军杀良冒功,引发南北军矛盾。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宋应昌抵达朝鲜。二十七日,明军在碧蹄馆轻敌战败,李如松大兵退守开城。此时明军乏粮,死伤又多,士气十分消沉。随著明军失利,战争进入和谈阶段。是年三月初,小西行长移书沈惟敬,再次“恳求封贡东归”,宋应昌起用沈惟敬,命其前往日营交涉,催促日军撤退,并送还王子。兵部尚书石星极力用封贡促使日军撤退,得到内阁辅臣赵志皋的支持。朝鲜君臣明确向明朝政府提出拒绝和谈的要求。宋应昌鉴于军队疲困又无战功,也乐于推掉责任。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中日双方就和谈达成协议后,日军开始南撤。宋应昌建议留兵防守,反对兵部尚书石星全面撤兵,遂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引疾归。同年十二月,正式卸任,由蓟辽总督顾养谦代理御倭事务。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科道拾遗,冠带闲住。晚年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四年(1606年)卒,年七十一。著有《道器图说》、《心径茅锄》、《窥测陈筌》、《经略复国要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