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94,分627页显示  上一页  287  288  289  290  291  293  294  295  29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赵桓(庙号 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恭文顺德仁孝帝、宋恭文顺德仁孝帝 别称 宋钦宗 定王、韩国公、京兆郡王 尊号 孝慈渊圣皇帝 )
刘子翚(彦冲 屏山、病翁 文靖 世称 屏山先生 )
刘敏士(文伯 )
詹公荐(文举 )
晁公武(子止 昭德先生 别称 良吏 )
邵彪(希文 )
靳博文
姚宗文
宇文时中
林叔豹(德惠、懿文 )
孔璠(文老 衍圣公 )
孙纬(彦政、彦文 )
宇文师瑗
史浩(直翁 真隐居士 文惠、忠定 魏国公、会稽郡王、越王 )
唐文若(立夫、仲懿 遁庵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0—1161 【介绍】: 即宋钦宗。徽宗长子。大观二年封定王,政和五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金兵入侵时即位。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被迫起用抗战派李纲,击退金兵。但仍屡向金屈辱求和,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次年,金兵陷汴京,与徽宗及后妃等被俘北去,在位一年又四月。北宋亡。高宗绍兴中,死于金五国城。
全宋诗
钦宗赵桓(一一○○~一一六一),徽宗长子。哲宗元符三年生。初名亶,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更名烜,又改今名。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立为皇太子。六年,纳妃朱氏。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二月受禅即位,改元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人南下;闰十一月,汴京陷。二年三月,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胁徽、钦二帝及二后等北行。五月,康王即位于南京,是为高宗,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讣闻;七月,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事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全宋文·卷四二一三
宗钦宗赵桓(一一○○——一一五六),徽宗长子。初名亶,封韩国公,建中靖国元年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更名烜,十一月改今名。大观二年进封定王,政和三年加太保,五年立为皇太子,七年,受禅。时金兵入侵,起用李纲等抵御金军。后向金求和,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靖康元年十一月东京沦陷,许割河北、河东。二年二月,与徽宗等被俘北去。金主亮正隆元年(宋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卒于五国城,年五十七。绍兴三十一年追上庙号曰钦宗。在位一年又四月,年号靖康。见《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金史》卷五《海陵王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1147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刘韐子。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深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卒谥文靖。有《屏山集》。
全宋诗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为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为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其子玶编为《屏山集》二十卷,胡宪为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二五五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冲,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子羽弟。以父任补官,靖康元年辟为真定府幕属。二年父死国难,服除,除兴化军通判。绍兴二年秩满,以执丧致羸疾,不堪吏责,辞归武夷山,不出者十七年,专事讲学,尤深于《》。与游者皆海内知名士。与朱熹父松友善,熹奉父命及门受业。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有《屏山集》二十卷传世。见《宋儒文靖公刘屏山先生实录》(《刘氏传忠录续编》卷三),朱熹《屏山先生刘公墓表》(《朱文公文集》卷九○),《宋史》卷四三四《刘子翚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文伯,西安人。为临川纠曹。贼白毡笠破吉州。敏士与判官江山柴绂保城。岳飞至,欲奏以功。辞曰:“若尔守倅,必被罪。” 飞叹服。继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围甚急。诏敏士救之。与张子善谋攻淮阳,金必弃海州。已而果然。张浚奏其功,除淮南运判,移浙漕,终于湖南。
詹公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七
詹公荐,字文举,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政和二年由上舍登进士。张邦昌僭位,公荐间道至济州,高宗嘉纳之。擢太常丞,迁祠部郎中,出为广东提刑。绍兴十二年提举广东常平。见《万姓统谱》卷六七,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五,《金石续编》卷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晁冲之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初任四川总领财赋司干办公事。孝宗乾道初知兴元府,时称良吏。历知恭州、荣州、合州,以敷文阁直学士为临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家富藏书,又得南阳井度赠书,为校雠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另有《昭德文集》、《易诂训传》等。
全宋诗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馆阁录》卷八),号昭德先生,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冲之子。靖康之乱入蜀。高宗绍兴中进士,调荣州司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一一四七),辟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历知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荣州(《郡斋读书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华楼记》)。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官论罢。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泸州,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五、二○)。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扬州(同上书食货一之四五)。除临安府少尹,旋罢(《咸淳临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斋读书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号昭德先生,冲之子,公溯兄,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今江苏徐州)。靖康之乱,逃离汴京,流落吴楚。绍兴初入蜀,与蜀中文士李焘、苏符、程敦厚、赵次公交游。二年登进士第,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十五年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寻知恭州,移荣州、合州,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被劾罢,复职知泸州。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隆兴二年兼国史院编修官,旋为右正言,多所论列。迁殿中侍御史,徙户部侍郎。乾道元年出知泸州,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六年为淮南东路安抚使兼知扬州,七年移潭州。擢吏部侍郎,除临安府少尹,以与判官不合罢。晚居嘉州卒。公武学有渊源,闻见广博,著有《易诂训传》、《尚书诂训传》、《毛诗诂训传》、《中庸大传》、《春秋诂训传》、《石经考异》、《稽古后录》、《通鉴评》、《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斋读书志》。事迹具《郡斋读书志校證》附录一《晁公武传略》。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邵彪,字希文,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历昆山县主簿、登州教授。累官国子监丞。出知泰州、移处州、楚州。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九二
邵彪,字希文,镇江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必孙。宣和三年进士。尝为密州州学教授。绍兴三年以左朝散郎知楚州,四年知泰州。五年五月,孙绚劾其非才而罢。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六九、七八、八七、八九,《京口耆旧传》卷三,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靳博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建炎二年(1128)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绍兴五年(1135)任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姚宗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年(1133)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宇文时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六年(1124)任虞部郎中。建炎三年(1129)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绍兴二年(1132)任潼川府知府兼安抚使。绍兴五年(1135)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绍兴五年(1135)四月改任。绍兴六年(1136)8月知湖州。绍兴六年(1136)任湖州知州。绍兴八年(1138)任遂宁府知府。
林叔豹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德惠,一作懿文。徽宗朝进士。高宗建炎四年,为慈溪令,廉明刚直。金兵破明州,立蒋安义为守。叔豹率乡兵入城,杀安义。绍兴元年,为秘书省正字。历监察御史、江东转运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1142 【介绍】: 金曲阜人,字文老。孔子四十九代孙。熙宗即位,兴制度礼乐,立孔子庙于上京,诏求孔子后。天眷三年,加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奉祀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长洲人,字彦政。第进士。历宗正寺丞,累官至尚书郎。性诚朴,好以俗语作诗文,尤精掌故。有《集谥总录》、《宋朝人物志》。
全宋诗
孙纬,字彦文,吴(今江苏苏州)人。第进士,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由知婺州金华县为宗正寺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六),官至尚书郎。事见《中吴纪闻》卷六。
全宋文·卷四○九二
孙纬,字彦文,沂州(治今山东临沂)人,侨居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第进士。绍兴五年知金华县,以荐为宗正寺丞,编类修纂属籍次第。官至尚书郎。著有《仙源庆系属籍总要》、《集谥总录》、《本朝人物志》。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一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六、九五,《中吴纪闻》卷六,《姑苏志》卷五○,《万姓统谱》卷二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七七
宇文师瑗,虚中子,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建炎四年由朝奉郎、添差通判福州迁提举福建路市舶。绍兴二年为朝奉郎、福建路转运判官。四年四月为朝请郎、尚书驾部员外郎,七月从所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五年三月为右朝散大夫、知漳州,七月知建州。九年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十二年八月直显谟阁。后至金国,与其父同日被诛。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八、七五、七八、八七、一一二、一二七、一四六,《金史》卷七九《宇文虚中传》,《宋史》卷三七一《宇文虚中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94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史诏孙。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参知政事。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力主守江。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首言赵鼎、李光无罪,申辨岳飞之冤。旋因反对张浚北伐,为御史王十朋所劾,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寻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谥文惠,改谥忠定。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全宋诗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号真隐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为馀姚尉。历温州教授,召为太学正,迁国子博士。三十年,权建王府教授。建王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寻除参知政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绍兴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为侍读学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国公。光宗绍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谥文惠。有《鄮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史浩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鄮峰真隐漫录》为底本,参校清缪荃孙跋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新辑集外集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四三九七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号真隐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绍兴十五年第进士,调馀姚尉。历温州教授、太学正、国子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绍兴三十一年迁宗正少卿。三十二年建王立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太子继位,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无罪,为岳飞雪冤。旋因反对张浚北伐,罢知绍兴府。淳熙五年再相,因与孝宗意见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观使。绍熙五年卒,年八十九。追封越王,谥文惠,改谥忠定。著有《尚书讲义》(存)、《周官讲义》、《论语口义》、《鄮峰真隐漫录》(存)。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三《纯诚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65 【介绍】: 宋眉州丹棱人,字立夫,一字仲懿,晚号遁庵。唐庚子。高宗绍兴五年进士。分教潼川府。迁洋州通判,力争不增园户赋。改通判遂宁,赈济灾民,筑堤防水。召为光禄丞。改秘书郎。作《文思箴》以献,主张居安思危,以兵休兵。迁起居郎,劝帝收用西北人材。坐事出知邵、饶州,兴学、减租、捕盗,颇有政绩。召为宗正少卿,金兵入犯,屡上建议。兼给事中,迁中书舍人。孝宗即位,以疾外请,历知汉、江州。
全宋诗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庚子。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民国《丹棱县志》卷六)。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宁府。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迁起居郎。二十七年,被劾狂诞,出知邵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四七)。改饶州,移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迁中书舍人。孝宗即位,出知汉州,入张浚都督府参赞军事。符离失利,降两官,改充江淮宣抚使司参赞军事(《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三)。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有《遁庵文集》,已佚。《宋史》卷三八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五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一字仲懿,晚号遁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庚子。绍兴五年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宁府。绍兴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迁起居郎。出知邵州、饶州、温州。三十一年召除宗正少卿。金人犯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复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历知汉州、鼎州、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赠左通奉大夫。见《宋史》卷三八八本传,《南宋馆阁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