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94,分627页显示  上一页  304  305  306  307  308  310  311  312  31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晏(致美 文简 游仙野人 )
洪迈(景卢 容斋、野处 文敏 )
程大昌(泰之 文简 )
释智连(文秀 )
徐文中
吴儆(益恭、恭父 文肃 世称 竹洲先生 )
周必大(子充、洪道、弘道 省斋居士、平园老叟 益国公 文忠 )
徐梦莘(商老 )
王淮(季海 文定 )
范成大(致能、至能、幼元 石湖居士 崇国公 文穆 )
尤袤(延之 遂初居士、遂初、梁溪居士 文简 )
张行成(文饶、子饶 世称 观物先生 )
杨万里(廷秀 诚斋 文节 )
段铎(文仲 武威郡开国侯 )
胡元质(长文 庆孙 季华 献惠 吴郡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97 【介绍】: 金泽州高平人,字致美。熙宗皇统六年进士。调岳阳丞。世宗即位,召为翰林直学士、迁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奏免二税户为良者六百余人。官终昭义军节度使。卒谥文简。
中州集
晏,字致美,高平人,唐顺宗第十六子福王绾之苗裔。父森,字彦实,工于诗,有云:少年日日醉花边,短白长红一一怜。自笑老来心尚在,恶风常废五更眠。又赋梅云:冰骨有香魂乍返,玉颜无晕酒全消。人多传诵之。致美,皇统二年经义进士,释褐临汾丞。时张太师浩判平阳,一见爱其才,为之延誉。稍迁辽阳幕官,与兴陵有藩邸之旧,入翰林为学士,高文大册,号称独步,拜御史中丞。初,辽入掠中原人及得奚、渤海诸国生口,分赐贵近或有功者,大至一二州,少亦数百,皆为奴婢,输租为官,且纳课给其主,谓之二税户。大定初,一切免为民。闾山寺僧赐户三百,与僧共居供役而不输租,故不在免例。诉者积年,台寺不为理,又诉于致美。致美上章大略,谓:天子作民父母,当同仁一视,分别轻重,乃胥吏舞文法之敝。陛下大明博照,岂可使天下有一民不被其泽者。且沙门既谓之出家,而乃听其与男女杂居乎?书奏,宰相持不可。世宗诏致美。与相诘难,致美伏御座前曰:前日车驾幸辽东闾山寺,曾供从官一宿之具。寺僧物,陛下物也。陛下无以此直寺僧,而使三百家受屈。世宗大笑曰:李晏劫制我耶!即日免之。明昌初,为礼部尚书,分诸道府试复经义,设经童科,皆自致美发之。出为沁南军节度使,告老不从,改昭毅军节度使,且授子仲略泽州刺史以荣之。时泽潞旱甚,致美擅发仓粟三万石救饿者,因上章,请罪。章奏而本道提刑弹章亦至。章宗谓宰相言:提刑职当然,李晏义当然,不之罪也。仲略字简之,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仕至山东路按察使。道陵爱其俊快,比为脱帽鹘云。致美自号游仙野人,简之丹源钓徒,有集传于世。简之之子肯播,字克绍,肯穫,字克守,肯德,字克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202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景卢,号容斋。洪皓季子。高宗绍兴十五年中博学宏词科。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出使金国还,知赣州,徙知婺州。孝宗淳熙十三年,为翰林学士,上《四朝国史》。宁宗时,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谥文敏。迈学识博洽,论述弘富,尤熟于宋代掌故。有《容斋五笔》、《夷坚志》、《野处类稿》、《史记法语》等。
全宋诗
洪迈(一一二三~一二○二),字景卢,号容斋,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皓子,适、遵弟。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以父忤秦桧,出教授福州。累迁左司员外郎。三十二年,进起居舍人,假翰林学士使金,不屈被拘,回朝后以辱命论罢。起知泉州。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吉州。三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仍参史事。六年,知赣州,寻知建宁府。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知婺州。十二年,以提举佑神观同修国史。十三年,拜翰林学士,上《四朝史》。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绍兴府,提举玉隆万寿宫。二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宁宗嘉泰二年卒,年八十(《容斋续笔》卷三《栽松》诗条言乾道五年年四十七。《宋史》未载卒年)。谥文敏。有《容斋五笔》、《夷坚志》、《万首唐人绝句》、《野处类稿》等行于世。《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野处类稿》(简称四库本)、民国胡思敬《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底本原附集外诗加注出处,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第三卷。
词学图录
洪迈(1123-1202) 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人。洪皓季子。有《野处类藁》、《容斋随笔》、《万首唐人绝句》等,词存六首。
全宋文·卷四九一一
洪迈(一一二三——一二○二),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之子。绍兴十五年中博学宏词科,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吏部郎、左司员外郎,进起居舍人。孝宗朝,历知泉、吉、赣、婺诸州。入朝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预修史事,拜翰林学士。绍熙初,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嘉泰初,上章告老,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嘉泰二年卒,年八十,谥文敏。迈博极群书,文名颇盛,著有《野处类稿》、《容斋五笔》、《夷坚志》、《史记法语》诸书,并编纂《四朝国史》、《钦宗实录》、《万首唐人绝句》等。据《宋史》卷三七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95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泰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孝宗时,累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所至留心民困。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平生笃学,长于考订名物典故。有《禹贡论》、《诗论》、《易原》、《雍录》、《易老通言》、《考古编》、《演繁露》、《北边备对》等。
全宋诗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为太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著作佐郎,历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出为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为秘书少监。三年,权刑部侍郎。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有《程文简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四九○八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主吴县簿,历太学正、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除浙东提刑。召为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除权刑部侍郎,兼给事中,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移知建宁府。光宗嗣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三,谥文简。著有文集、《易老通言》等,今存《易原》八卷,《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禹贡山川地理图》二卷,《雍录》十卷,《考古编》十卷,《考古续编》十卷,《演繁露》十六卷,《续演繁露》六卷,《文简公词》一卷等。见周必大《程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智连。字文秀。四明人。年十八受具戒。古貌修干。有长松野鹤之态。后智涌顿悟圆旨。出世历住五刹。皆兵燬之馀。化瓦砾为金碧。出于顾指。时圆辩。重兴延庆。未就而逝。师适访宏智。同登千佛阁。智曰。闻四明谈空中有相。是否。师曰。然。智以手指云。太虚本无一物。师指山川楼阁曰。此诸物象。复是何物。智大服其言。即荐于郡。领事十年。讲无虚日。而众宇毕成。太师史真隐。佚老于乡。每过从问法要。真隐曰。师于禅律。亦贯通耶。师曰。冰泮雪消。固一水耳。又问。华严般若。似太支离。师曰。支离。所以为简易也。真隐肃然服。郡帅丞相沈公。屈居僧职。以老病辞。公手札劝之曰。师行业清修。力荷宗教。自宜表正。一方纪纲诸刹。幸勿固辞。自洁其志。师即领命。诸方服其清整。一日感疾。谓侍人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复抚掌大笑曰。我自幸生此。钟鸣吾逝矣。时隆兴元年十一月十八日。火浴得舍利葬焉。论者谓师亡日。如知所归。遂儗史弥远。为师后身云。
徐文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任全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1183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初名称,字益恭,一字恭父。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泰州,进朝议郎,出为广南西路安抚使。主管台州崇道观。与朱熹、张栻、吕祖谦友善。卒谥文肃。有《竹洲集》。
全宋诗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字益恭,原名称,字恭父(《龙川文集》卷一五《送吴恭父知县序》),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安仁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邕州。五年,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寻复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谥文肃。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附录程卓撰行状。 吴儆诗,以明万历七年吴瀛刻《吴文肃公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吴雷享刻本(简称弘治本)及明万历吴继良刻十卷本(简称十卷本)。
全宋文·卷四九六四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初名称,字益恭,又字恭父,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授明州鄞县尉。乾道中,历知饶州安仁县、通判邕州,淳熙四年权知邕州,召对称旨,授广西安抚,以亲老改畀祠禄。就所居为竹洲,教授生徒,人称竹洲先生。后起知泰州。淳熙十年卒,年五十七,谥文肃。有《竹洲集》二十卷。见《宋史翼》卷一四本传,《竹洲集》卷四《知泰州谢执政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户曹,累迁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后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遭弹劾,出判潭州。宁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工文词,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诗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为韩侂胄指为伪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夥,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为十四卷。
词学图录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深谊笃。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授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建康府学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淳熙五年,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进左丞相,封益国公。绍熙二年,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庆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太师,赐谥文忠。著有《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见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本集卷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7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商老。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州县,关心民瘼,以议盐法不合,罢归。嗜学博闻,有感于靖康之乱,欲究其始末,乃网罗旧文,荟萃异同,引用官私著作二百余种,撰《三朝北盟会编》。书成,擢直秘阁。平生多著述。尚有《北盟集补》、《会录》、《集医录》等。
全宋诗
徐梦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连遭父母之丧,不克赴官。后为江陵司户,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移南安军教授,知潭州湘阴县。授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知宾州,因议盐法不合,罢领宫观。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引年致仕。因撰《三朝北盟会编》,二年特旨诏除直秘阁。开禧三年卒,年八十二。此外著述甚多,均佚。事见《攻愧集》卷一○八《直秘阁徐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全宋文·卷四九八九
徐梦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授洪州新建尉,历江陵府司户、南安军教授,改知湘阴县。寻主管广西运司文字,擢知宾州。绍熙二年授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庆元初致仕。著《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存),宁宗嘉之,擢直秘阁。又有《集补》、《会录》、《读书记志》、《集医录》、《集仙录》等。见楼钥《直秘阁徐公墓志铭》(《攻愧集》卷一○八),《宋史》卷四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89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季海。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以荐除监察御史,迁右正言。曾劾罢宰相汤思退,荐举学者郑伯熊、李焘等。孝宗淳熙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旋迁左丞相。因好友唐仲友为朱熹所劾,乃擢陈贾、郑丙官,使攻道学,始开庆元伪学之禁。卒谥文定。
全宋诗
王淮(一一二六~一一八九),字季海,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调台州临海尉。召为监察御史,除右正言。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为福建转运副使,除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出知建宁府,改浙西提刑,寻召为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制诰。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签书枢密院事,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左丞相。十五年,奉祠,十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文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二《王公神道碑》、《攻愧集》卷八七《王公行状》,《宋史》卷三九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九六
王淮(一一二六——一一八九),字季海,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幼敏悟力学,绍兴十五年登第,为台州临海尉。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劾罢宰相汤思退,擢秘书少监兼恭王室直讲,出知建宁府,改浙西提刑。入朝,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制诰。淳熙二年,以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兼参政。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事,旋迁左丞相。淮素不喜朱熹,遂攻道学,庆元「伪学」之禁实肇于此。奉祠,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四,赠少师,谥文定。有诗文、制草、奏议四十卷,多已亡佚。见楼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致仕赠太师王公行状》(《攻愧集》卷八七),《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孝宗初,知处州,修复通济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除中书舍人。淳熙五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赠少师,追封崇国公,谥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全宋诗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编类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检讨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为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静江知府、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工诗词,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东回临安,经过武昌时曾数次登临黄鹄山南楼,作《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并载入其所撰《吴船录》,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开登南楼题黄鹤楼词之先河。并在南楼题诗七律《鄂州南楼》,描绘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达出对江城的赞美之情。
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号此山居士,后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隆兴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乾道元年升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年,起知处州。五年,召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六年五月,迁起居郎。使金还,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九年,出为广西经略安抚使兼知静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归。入对,除权礼部尚书。五年知贡举,寻兼直学士院,以中大夫参知政事,兼权修国史日历。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帅江东兼行宫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闲。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辞。绍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归。四年薨,年六十八。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传,于北山《范成大年谱》,孔凡礼《范成大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194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历泰兴令、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著作郎、给事中、礼部尚书。立朝敢言,守法不阿。工诗文,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取孙绰《遂初赋》意,作“遂初堂”于九龙山下,藏书三万余卷。作《遂初堂书目》,为我国最早版本目录著作之一。卒谥文简。有《遂初小稿》、《内外制》,皆亡佚。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全宋诗
尤袤(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延之,号遂初,无锡(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三十一年,知泰兴县(《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孝宗隆兴间注江阴军教授,需次七年。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将作监丞。七年,迁秘书丞兼实录院检讨(《南宋馆阁续录》卷七)。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出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五年,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诚斋集》卷七八《益斋藏书目序》),改江南东路。八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迁转运使兼知隆兴府。十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讲,十四年,迁太子左谕德,除太常少卿(《宋中兴东宫官僚题名》)。因论姜特立罢。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起知婺州,改太平州,召除给事中,兼侍讲。四年,除礼部尚书兼侍读(《止斋集》卷一二《正议大夫守给事中兼侍讲尤袤除礼部尚书兼侍读制》),五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有《遂初小稿》六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梁溪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康熙间尤侗收辑遗文,刊有《梁溪遗稿》二卷;民国尤桐续刊《梁溪遗稿诗钞补编》。事见《梁溪遗稿》卷首《家谱本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尤袤诗,据《嘉定赤城志》、《咸淳毗陵志》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尤袤(1127-1194) 字延之,号遂初。无锡(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谥文简。《宋史》有传。有《遂初小稿》60卷,已佚。清康熙间尤侗收辑遗文,刊有《梁溪遗稿》二卷,民国尤桐续刊《梁溪遗稿诗钞补编》。
全宋文·卷四九九九
尤袤(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延之,号梁溪居士,又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历官泰兴令、江阴教授,召为将作监簿,除秘书丞,迁著作郎。淳熙初出知台州,提举淮东、江东,迁江西漕兼知隆兴府,除吏部郎官,迁太常少卿,权礼部侍郎兼直舍人院,奉祠。绍熙元年起知婺州,改太平州,召除给事中,擢礼部尚书,以疾乞致仕。绍熙五年卒,年六十八。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均佚。今存《梁溪遗稿》二卷、《遂初堂书目》一卷。见《宋史》卷三八九本传,《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文饶,一作子饶,学者称为观物先生。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请祠归,杜门十年,著书多种。孝宗乾道中表进其书,除直徽猷阁。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隆兴间汪应辰帅蜀,荐其有捐躯殉国之忠,又善于理财。有《皇极经世索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翼玄》等。
全宋文·卷四三四三
张行成,字文饶,学者称观物先生,临邛(今四川邛崃)人。通经博古,尤邃于《》。绍兴二年进士及第。绍兴九年献《刍荛书》二十篇,论天下形势甚悉。历汉州教授。二十三年,官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归,杜门十年,著成《述衍》、《翼玄》、《易通变》等七种凡九十九卷,发挥邵雍象数之学,世称「七《》」(今尚存五种共六十五卷)。孝宗初,知汉州。乾道二年,表进「七《》」,除直徽猷阁,迁兵部郎中。出知潼川府。见所作《进易书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一六五,汪应辰《文定集》卷六、一五,周必大《文忠集》卷三五,《玉海》卷三六,《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206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零陵丞。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名其书房“诚斋”。孝宗初知奉新县,以荐为国子监博士。历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进太子侍读。淳熙十四年以反对吕颐浩配享庙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宁宗嗣位,乞致仕。后屡召不起。性刚直,不附韩侂胄。立主恢复之计。工诗,自成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号称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全宋诗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历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为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同上书《秘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为序,遂以失职丐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为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四十四卷。
词学图录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有《诚斋集》,词附其中。
全宋文·卷五二八五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时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就除提点刑狱,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亲擢为东宫侍读。累迁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运副,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宁宗时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开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传作「八十三」,误),谥文节。万里早年受学于张浚,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传》二十卷(存)、《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见《宋史》卷四三三本传,清邹树荣编《杨文节公年谱》。
段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稷山人,字文仲。海陵王正隆二年进士。与兄段钧称河东二段。历官华州防御使,封武威郡开国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长洲人,字长文,小名庆孙,小字季华。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时,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给事中。出知和州、太平州,除江东安抚兼知建康府,皆有政绩。转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奏减蜀盐虚额钱,又请蠲夔路九州民间岁置金银重币,蜀人德之。以敷文阁大学士致仕。卒年六十三。谥献惠。
全宋诗
胡元质(一一二七~一一八九),字长文,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二十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历官秘书省正字,知太平州、建康府。召为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卒年六十三。事见《吴郡志》卷二七。
全宋文·卷五八六六
胡元质(一一二七——一一八九),字长文,平江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年二十二登绍兴十八年进士。乾道中历校书郎、礼部郎官、右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出知和州、太平州。淳熙元年迁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四年,除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敷文阁大学士致仕,封吴郡侯。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三,赠少师,谥献惠。著有《左氏摘奇》十三卷(存)、《西汉字类》五卷、《成都古今丁记》二十五卷、《总效方》十三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五六,《中兴两朝圣政》卷五七,《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南宋馆阁录》卷八,《吴郡志》卷二七,《宋史》卷三四、二○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